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解释大全 成语解释大全
成语的为动用法_成语中的为动用法
ysladmin 2024-05-13 人已围观
简介成语的为动用法_成语中的为动用法 今天,我将与大家共同探讨成语的为动用法的今日更新,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1.语文中什么是意动用法,什么是为动用法2.古文中是否有为动用法3.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以动
今天,我将与大家共同探讨成语的为动用法的今日更新,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1.语文中什么是意动用法,什么是为动用法
2.古文中是否有为动用法
3.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以动用法有何区别
4.为动用法的例句
5.文言文的为动用法记忆
语文中什么是意动用法,什么是为动用法
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
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种动作行为,而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存于意念的想法或看法,客观上不一定如此。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等。
1.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宾客: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宾客其父”是动宾结构,意为“以其父为宾客”。
例2: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利:是名词活用作意动词。“利其然”即“以其然为利”(把这种情况视为有利可图)。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
例1: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异: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异之”,即“以之为异”(认为这件事奇怪)
例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奇: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奇之”,即“以之为奇”(认为他才能非凡)
上述这些词类活用现象,还不能概括所有情况。比如数词或者数量词优势也可活用为动词甚至是使动词。
为动用法
为动用法表示“主语为宾语怎么样”。
谓语可以由动词形容词或活用的名词充当,例如:
(1)夫人将启之----夫人姜氏将为他们打开城门 《触龙说赵太后》
(2)等死,死国可乎?----同样是死,为国家而死可以吗? 《陈涉世家》
(3)祭祀必祝之----祝,祈祷,动词的为动用法,翻译为:为……祈祷 《左传?成公十三年》
(4)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泣,为……哭泣 《病梅馆记》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哀,为……而哀 《阿房宫赋》
(6)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丧,为……治丧 《史记 滑稽列传》
(7)文嬴请三帅。请三帅:替三帅请求 《秦晋崤之战》
(8)邴夏御齐侯。御齐侯:给齐侯御(驾车) 《左传?成公二年》
(9)广陵太守陈登得病……佗脉之。脉,为……诊脉 《三国志?华佗传》
(10)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死名:为了名而死。死利:为了利而死。 《庄子?骈拇》
(11)君子死知己。死,为……而死 陶渊明《咏荆柯》
古文中是否有为动用法
分类: 教育/学业/考试 >> 学习帮助
问题描述:
请大家为我想一想一些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我相信一个人的力量可能很少,但是相信大家的力量一定很大!
解析:
(一) 名词活用
1. 名词用作动词。古代汉语名词用作动词的现象相当普遍,这在成语中同样保留,如:
能文能武 门可罗雀 人皆可夫
2. 名词用作状语
这里所讨论的用作状语的名词,是指普通名词来说的,普通名词用作状语,有的表示比喻,有的表示对人的态度,有的表示处所或工具。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1)表示比喻 这是拿用作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的行动特征,来描绘动词所表示的行动的方式或状态,例如:
虎居龙潭 狼吞虎咽 烟消云散 风驰电掣 狼心狗肺
龙争虎斗 花容月貌 土崩瓦解等等
此类成语中的名词可翻译为“像……一样”。
(2)表示处所或工具,如:
东张西望 道听途说 风餐露宿 南征北战 拳打脚踢
3. 名词的使动用法
上面我们已经叙述过名词用如一般动词的情况,名词偶然也用如使动,如:深根固蒂,“深”和“固”均用作使动。
4. 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如意动,意思是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如:
鱼肉百姓 草菅人命 幕天席地
(二) 动词的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施行这个动作。在古汉语中,这种情况很多,成语中也较多,如:
飞沙走石 惊天动地 打草惊蛇 破釜沉舟 沉鱼落雁 兴风作浪
(三) 形容词的活用
1. 形容词用作使动,即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如:
富国强兵 厚古薄今 精兵简政
2. 形容词用作意动
所谓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不是说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而是主观上认为他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如:
自高自大 重男轻女 不远万里 目空一切 兵贵神速
安贫乐道 重理轻文
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以动用法有何区别
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 小说
解析:
是有的
“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丧”是动词的为动用法,解释为“为……治丧”。
“为动用法”是动词(包括活用为动词的形容词、名词)的一种特殊用法,即这个动词所表达的内容含有“替”“为”或“对”宾语怎样的意义。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表示“给”“替”宾语施行某一行动
例如:
1.文嬴请三帅。《秦晋肴之战》
请三帅:替三帅请求。
为何这里的“请三帅”就不能解释为“请求三帅”呢?这就要联系原文来作分析了。《秦晋肴之战》记叙的是春秋时期秦晋之间一场争夺中原霸权的战争。秦穆公派遣三帅(孟明、西乞、白乙)带兵攻打远在东方的郑国。秦军知郑有备后准备撤回。而晋军趁机在肴山伏击秦军,秦军全军覆没,孟明等三帅被俘。此时,晋襄公的夫人文嬴(本为秦国公主)站在娘家秦国的立场用花言巧语说动晋襄公释秦三帅,放虎归山。明乎此,就可知道“请三帅”该作何解释了。因此,只有联系语境,才能准确判断一个词属于哪种用法。
2.邴夏御齐侯。《左传·成公二年》
御齐侯:给齐侯御(驾车)。
3.广陵太守陈登得病……佗脉之。《三国志·华佗传》
佗脉之:华佗给他切脉。
试比较:
4.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1980年高考语文试题)
履我:给我穿上(鞋子)。为取履:替(他)取了鞋。履之:替他穿上(鞋子)。
句中的“履我”“履之”和“为取履”交错使用,结构相同,用法也相同。
二、表示为了某一目的或原因而施行某一行动
例如:
5.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
死国:为了国家大事而死。
6.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距死利于东陵之上。《庄子·骈拇》
死名:为了名而死。死利:为了利而死。
7.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龚自珍《病梅馆记》)
泣之:为了病残的梅花而哭泣。
8.君子死知己。(陶渊明《咏荆柯》)
死知己:为知己而死。
这种用法也可直接用“为”表示,如:
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史记·报任安书》
三、表示“对”“向”宾语施行某一行动
如:
9.蹇叔哭之。《秦晋肴之战》
哭之:对着秦国军队哭泣。
10.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汉书·苏武传》
谢汉使:向汉使道歉。
11.君三泣臣,敢问谁之罪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泣臣:对着我哭泣。
12.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隐公元年》
誓之:对她发誓。
有些成语中也保留了这种用法,如:捐生殉国(为国家而死);啼饥号寒(为饥饿寒冷而哭号),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又,现代汉语也继承了这种用法。如:
服务顾客(为顾客服务)
献身四化(为四化献身)
造福后代(为后代造福)
为动用法的例句
使动用法一般翻译为”使...怎么样”
意动用法一般翻译为”以...怎么样”
为动用法一般翻译为"为...而..."
以动用法一般翻译为"以...为..."
欢迎提问!
文言文的为动用法记忆
为动用法表示“主语为宾语怎么样”,谓语可以由动词形容词或活用的名词充当。例如:
(1)夫人将启之----夫人姜氏将为他们打开城门 出自《郑伯克段于鄢》
(2)等死,死国可乎?----同样是死,为国家而死可以吗? 出自《陈涉世家》
(3)祭祀必祝之----祝,祈祷,动词的为动用法,翻译为为……祈祷 出自《左传·成公十三年》
(4)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泣,为……哭泣 出自《病梅馆记》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哀,为……而哀,但是也有另一种说法是意动用法。 出自《阿房宫赋》
(6)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丧,为……治丧 《史记 滑稽列传》
(7)文嬴请三帅。请三帅:替三帅请求 《秦晋崤之战》
(8)邴夏御齐侯。御齐侯:给齐侯御(驾车) 《左传·成公二年》
(9)广陵太守陈登得病……佗脉之。脉,为……诊脉 《三国志·华佗传》
(10)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死名:为了名而死。死利:为了利而死。 《庄子·骈拇》
(11)君子死知己。死,为……而死 陶渊明《咏荆轲》
(12)多情自古伤离别。 伤,为…伤感、伤心 柳永《雨霖铃》
(13)秦人不暇自哀 哀,为……哀叹 出自 杜牧《阿房宫赋》
1. 初中文言文为动用法整理
"为动"的"为"读作去声,它在这里包括"为了"、"因为"、"给(替)"、"对(向)"四个意思。据此,我们可以认为,为动用法是用最简单的动宾形式表达了多种较复杂状谓结构所要表达的内容。为说明方便起见,我们把为动用法大致分为四种类型:
1、表示为了某一目的而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赖以产生的目的。例如:
(1)等死,死国可乎?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死国"译为"为国而死"或"为了国家大事而死"。宾语"国"不是动词"死"的支配对像,而是主语为了"国'这个目的而施行"死"这一动作行为的。
(2)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祝之"译为"为她而祈祷"。宾语"之"是动词谓语"祝"的目的。
⑶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司马迁《报任安书》)
"死节"译为"为(坚持)气节而死"。宾语"节"是动词谓语"死"的目的。
2、表示出于某一原因而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赖以产生的原因。例如:
昨使医曹吏刘租针胃管讫,便苦咳嗽,欲卧不安。 (陈寿《三国志· 魏书·方技传》)
"便苦咳嗽"译为"就因为咳嗽而感到痛苦"。"苦",本来是形容词,这里活用作动词,为动用法。"咳嗽"是"苦"的原因。
3、表示给(替)宾语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的服务对象。例如:
(1)名我固当。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名我"译为"给我起(这个)名字"。名,这里作动词用,为动用法,意思是"给……起名"。
(2)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序其诗"就是"给自己的诗作序"。序,这里名词用作动词,为动用法,意思是"给(替)……作序"。
4、表示对(向)宾语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的面向对象。例如: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龚自珍《病梅馆记》)
"泣之"译为"对着病梅而泣"。宾语"之"是动词谓语的面向对象。"泣"本是不及物动词,这里是为动用法。
2. 文言文的使动用法文言文中使动用法比较多,了解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文言文的学习。学习使动用法需注意以下三点:
一、三种情形。文言使动用法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三种:
1.动词使动用法。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这个动作,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一种用法。例如:
①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这个行为不是主语“臣”发出,而是主语“臣”使宾语“之(项伯)”发出,是“使……活”意思,全句译为“项伯杀人,臣救活过他”。
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忿恚”是主语 “(吴)广”使宾语“尉”“忿恚”,全句译为“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以此使校尉恼怒。”
③叫声屈动地惊天。(《窦娥冤》)“动、惊”分别是主语“屈”使宾语“地”“天”发出,分别是“使……震动、使……震惊”意思。
2.形容词使动用法。就是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④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触龙说赵太后》)“尊”是形容词,作使动,“使……尊贵”,“尊长安君之位”即主语“媪”使宾语“长安君之位”“尊贵”。
⑤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固”是形容词,作使动,“使……稳固”,“固其根本”即“使其根本稳固”。
3.名词使动用法。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例如:
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名词,作使动,“使……为王”,“王之”即“使他(先破秦入咸阳者)成为王”。
二、判断方法。判断一个词是不是使动用法,方法有两种:
1.看能否在这个词里加进一个“使”字,加得进“使”就是使动,否则就不是。例如: ⑦“曹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烧(之),加不进“使”字,“烧”是一般动词;走(之),使(之)逃跑,加得进,“走”就是使动用法。
2.根据句义判断。例如:⑧士卒亦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李将军列传》)⑨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判断两句中“从”字是不是使动,就要看句子的意义。⑧句中士卒比李广地位低,“从”当然是一般动词;⑨句中沛公地位比百余骑高,“从”便是使动,如果说是沛公“跟随着”百余骑,那就不合情理了。
三、翻译方法。使动用法的翻译要注意避免两种错误:
1.意译混淆直译。如:例①可以意译为“项伯杀人,我救活了他”,但不能因“活”可以意译为“救活”而认为不是使动用法,如果单独解释“活”,那就一定要直译为“使……活”,不能意译混淆了直译。
2.附加宾语。即翻译时把宾语也一同带进去。如:有人将“大王必欲急臣”的“急”,翻译为“使臣着急”,“足以荣汝身”的“荣”翻译成“使你荣耀”,这都是错误的译法,正确的翻译应该是“使……着急”,“使……荣耀”。
3. 文言文中的意动用法和为动用法有什么区别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那就是意动关系。"意动"'中的"意",就是"主观认为",就是"主观上把某个事物当作"的意思。有 认为……怎么样:余颇易之(我认为甚是简单)
意动用法 - 搜狗百科
/v268023
为动用法 表示“主语为宾语怎么样”。谓语可以由动词形容词或活用的名词充当
为动用法 - 搜狗百科
/v54153744
4. 文言文中的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
(1) 什么是“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用作谓语的动词(简称“使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也就是说,用动宾结构的形式来表达兼语结构的内容。这儿所讲的“用作谓语的动词”,既包括常规的动词,也包括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形容词。例如: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威王欲将孙膑。”句中的“将”本是名词,意为“将军”,在这句话中,“将”活用为动词谓语,并且是使动用法,其含义是“使……当将军”。“欲将孙膑”这个动宾结构,表达的是“欲使孙膑将”这个兼语结构的内容,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想使孙膑当将军。这就是“使动用法”的?实质。?
(2) 一般名词的使动用法
在古汉语中,名词、动词和形容词都有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成为活用为使动词的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使宾语成为什么”的意思。?例如:?
《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史记?晋世家》:“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 《韩非子?难一》:“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
在上述诸例中,“王我”是“使我为王”,“肉骨”是“使骨生肉”(即“使枯骨上长出肉来”),“国异姓”是“使异姓立国”,“相之”是“使之为相”,“臣妾我”是“使我为臣妾”的意思。
(3) 专有名词的使动用法
专有名词也可用作使动,例如:
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
“刘豫”是人名,此人是南宋时期的济南知府。金兵攻打济南,刘豫屈膝降金,被金立为傀儡皇帝。他在位八年(1130—1137),为虎作伥,屡次配合金兵攻打南宋,都遭失败。后来被金所废,并被金将完颜兀术所俘。“刘豫我”是“使我(指南宋朝廷)成为刘豫那样的傀儡皇帝”的意思。
又如:
《左传?定公十年》:“公若曰:‘尔欲吴王我乎?’”
春秋时期,吴王僚被专诸(人名)用剑刺杀。《左传》中的这句话,是鲁国贵族公若藐向蓄意谋害他而用剑尖朝着他的养马人说的,意思是:“你想使我成为吴王吗?”言外之意即“你想像专诸刺杀吴王僚那样刺杀我吗?”专有名词“吴王”用作使动。
一般来说,专有名词用作使动,都有特殊所指,表示一种“比方”、“喻称”之义。
(4) 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
方位名词有时也用作使动,表示使宾语按照这个名词所表示的方位行动。例如:
《战国策?楚策四》:“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史记?苏秦列传》:“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 例中的“下鸟”,是“使鸟落下”的意思;“东苏子”,是“使苏子(苏秦)到东边(齐国)去”的?意思。?
(5) 名词使动用法中的宾语省略
用作使动的名词后面的宾语,偶尔也可省略,但根据上下文意可以补足。例如:
刘向《新序?节大》:“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 例中的“臣”后省“之”,“友”后也省“之”。“不得而臣”即“不得使之为臣”、“不得而友”即“不得使之为友”之意。
5. 古文中是否有为动用法是有的 “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
“丧”是动词的为动用法,解释为“为……治丧”。 “为动用法”是动词(包括活用为动词的形容词、名词)的一种特殊用法,即这个动词所表达的内容含有“替”“为”或“对”宾语怎样的意义。
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表示“给”“替”宾语施行某一行动 例如: 1.文嬴请三帅。《秦晋肴之战》 请三帅:替三帅请求。
为何这里的“请三帅”就不能解释为“请求三帅”呢?这就要联系原文来作分析了。《秦晋肴之战》记叙的是春秋时期秦晋之间一场争夺中原霸权的战争。
秦穆公派遣三帅(孟明、西乞、白乙)带兵攻打远在东方的郑国。秦军知郑有备后准备撤回。
而晋军趁机在肴山伏击秦军,秦军全军覆没,孟明等三帅被俘。此时,晋襄公的夫人文嬴(本为秦国公主)站在娘家秦国的立场用花言巧语说动晋襄公释秦三帅,放虎归山。
明乎此,就可知道“请三帅”该作何解释了。因此,只有联系语境,才能准确判断一个词属于哪种用法。
2.邴夏御齐侯。《左传·成公二年》 御齐侯:给齐侯御(驾车)。
3.广陵太守陈登得病……佗脉之。《三国志·华佗传》 佗脉之:华佗给他切脉。
试比较: 4.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1980年高考语文试题) 履我:给我穿上(鞋子)。为取履:替(他)取了鞋。
履之:替他穿上(鞋子)。 句中的“履我”“履之”和“为取履”交错使用,结构相同,用法也相同。
二、表示为了某一目的或原因而施行某一行动 例如: 5.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 死国:为了国家大事而死。 6.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距死利于东陵之上。
《庄子·骈拇》 死名:为了名而死。死利:为了利而死。
7.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龚自珍《病梅馆记》) 泣之:为了病残的梅花而哭泣。
8.君子死知己。(陶渊明《咏荆柯》) 死知己:为知己而死。
这种用法也可直接用“为”表示,如: 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史记·报任安书》 三、表示“对”“向”宾语施行某一行动 如: 9.蹇叔哭之。
《秦晋肴之战》 哭之:对着秦国军队哭泣。 10.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
《汉书·苏武传》 谢汉使:向汉使道歉。 11.君三泣臣,敢问谁之罪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泣臣:对着我哭泣。
12.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隐公元年》 誓之:对她发誓。
有些成语中也保留了这种用法,如:捐生殉国(为国家而死);啼饥号寒(为饥饿寒冷而哭号),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又,现代汉语也继承了这种用法。
如: 服务顾客(为顾客服务) 献身四化(为四化献身) 造福后代(为后代造福)。
好了,今天关于“成语的为动用法”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成语的为动用法”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