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解释大全 成语解释大全

四个字成语故事大全集四年级_四个字成语故事简短

ysladmin 2024-05-14 人已围观

简介四个字成语故事大全集四年级_四个字成语故事简短       在下面的时间里,我会通过一些例子和解释详细回答大家关于四个字成语故事大全集四年级的问题。关于四个字成语故事大全集四年级的讨

四个字成语故事大全集四年级_四个字成语故事简短

       在下面的时间里,我会通过一些例子和解释详细回答大家关于四个字成语故事大全集四年级的问题。关于四个字成语故事大全集四年级的讨论,我们正式开始。

1.小学四年级下册学过的成语故事有?

2.四个字成语故事

3.四年级下册都有什么四字成语故事

4.四个字的成语故事简短

5.四年级成语故事

6.小学四年级成语故事

四个字成语故事大全集四年级_四个字成语故事简短

小学四年级下册学过的成语故事有?

       1.望梅止渴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2.退避三舍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3.洛阳纸贵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终于写成了。《三都赋》受到谅也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4.草木皆兵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5.邯郸学步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6.闻鸡起舞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7.指鹿为马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说明书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8.请君入瓮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来俊臣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么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劝我喝,边喝边聊。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何法?”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好!”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来俊臣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子说:“哦,请快快指教。”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想想,还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9.掩耳盗铃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10.胸有成竹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目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有位青年想学画竹,得知诗人晁补之对文同的画很有研究,前往求教。晃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四个字成语故事

       1. 四字成语的故事 要简短的

        成语小故事----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参考资料:

2. 描写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三顾茅庐 铁杵成针 望梅止渴 完璧归赵 四面楚歌 负荆请罪 精忠报国 手不释卷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描写人物动作:走马观花 欢呼雀跃 扶老携幼 手舞足蹈 促膝谈心 前俯后仰 奔走相告 跋山涉水 前赴后继 张牙舞爪 描写人间情谊: 恩重如山 深情厚谊 手足情深 形影不离 血浓于水 志同道合 风雨同舟 赤诚相待 肝胆相照 生死相依 说明知事晓理方面: 循序渐进 日积月累 温故知新 勤能补拙 笨鸟先飞 学无止境 学海无涯 滴水穿石 发奋图强 开卷有益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 叶公好龙 亡羊补牢 画蛇添足 掩耳盗铃 买椟还珠 描写事物的气势、气氛: 无懈可击 锐不可当 雷厉风行 震耳欲聋 惊心动魄 铺天盖地 势如破竹 气贯长虹 万马奔腾 如履平地形容四季特点:春寒料峭 春意盎然 春暖花开 满园春色 春华秋实 春风化雨 骄阳似火 暑气蒸人 烈日炎炎 秋风送爽 秋高气爽 秋色宜人 冰天雪地 寒气袭人 寒冬腊月 形容繁荣兴盛景象: 济济一堂 热火朝天 门庭若市 万人空巷 座无虚席 高朋满座 如火如荼 蒸蒸日上 欣欣向荣 川流不息 描写美的景和物: 美不胜收 蔚为壮观 富丽堂皇 金碧辉煌 玉宇琼楼 美妙绝伦 巧夺天工 锦上添花 粉妆玉砌 别有洞天 描写山水美景:锦绣河山 高耸入云 水天一色 波光粼粼 湖光山色重峦叠嶂 山明水秀 高山流水 白练腾空。

3. 四个字的故事成语

        (一)铁杵磨针典故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

        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二)闻鸡起舞 典故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

        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释读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

        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三)亡羊补牢典故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

        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生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 释读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

        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四)盲人摸象典故 据古代印度佛经中讲,古时印度有一个小国,国王名叫镜面王。

        他信奉释迦牟尼的佛教,每天都拜佛诵经,十分虔诚。可是,国内当时流行着很多神教巫道,多数臣民被它们的说教所迷惑,人心混乱,是非不明,很不利于国家的治理。

        镜面王很想让其臣民们都归依佛教,于是就想出了一个主意:用盲人摸象的现身说法教育诱导他们。镜面王吩咐侍臣说:“你找一些完全失明的盲人到王城来。”

        使者很快就凑集了一群盲人,带领他们来到王宫。 使者走进宫殿向镜面王禀报说:“大王,您吩咐找的盲人现已带到殿前。”

        镜面王说:“你明天一早带领盲人们到象苑去,让他们每人只能触摸大象身体的一个部位,然后马上带他们来王宫前广场。” 第二天上午,镜面王召集所有的大臣和数万平民聚集在王宫前的广场上,沸沸扬扬的人们交头接耳,谁也不知道国王将要宣布什么重大的事情。

        不一会,使者领着盲人们来到了。

4. 成语故事的四字成语大全

        覆巢无完卵 覆水难收 鹬蚌相争 濠上之乐 辩日远近 蹊田夺牛 螳臂当车 螳螂捕蝉 霜露之疾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戴罪图功 作壁上观 激浊扬清 燃糠自照 燃眉之急 磨砖作镜 磨穿铁砚 磨杵成针 鹤立鸡群 篝火狐鸣 雕虫小技 黔驴之技 噬脐莫及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燕雀处堂 璞玉浑金 霓裳羽衣 薏苡明珠 潘岳貌美 褒衣博带 熟能生巧 箭在弦上 墨突不黔 墨守成规 暴虐无道 嘲风咏月 醉翁之意不在酒 醇酒美人 横行霸道 臧仓小人 臧谷亡羊 漏网之鱼 精贯白日 旗亭画壁 寥若晨星 察察而明 察言观色 管宁割席 管窥蠡测 箕山之节 箪食壶浆 箪食瓢饮 黎丘丈人 锲而不舍 蝇营狗苟 瞎子摸象 蜻蜓点水 誓死不二 聚蚊成雷 聚米为山一发千钧 无亡之灾 神机妙算 救死扶伤 安如泰山造句 钟馗捉鬼 长袖善舞 兴高采烈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乱点鸳鸯 存而不论 摧枯拉朽 众叛亲离 豹死留皮, 人死留名 排难解纷 欲盖弥彰造句 点石成金 釜底抽薪 屠龙之技 杀鸡焉用牛刀 百发百中 见利忘义 以身试法 偃旗息鼓造句 惩羹吹齑 鸡犬升天 青云直上 连篇累牍 羿射九日造句 四海之内皆兄弟 闻一知十 礼顺人情 东张西望造句 怙恶不悛 箪食瓢饮 抛砖引玉 计功行赏 倒行逆施 人莫予毒 惩一儆百造句。

5. 介绍一个成语故事(详细)

        这里有很多的,你可自己去看看/szty/CYGS/CYGS.HTM

        草木皆兵 cǎo mù jēi bīng

        English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6. 四个成语故事,故事名称

        安步当车出处《战国策·齐策四》曰:“蜀愿得归,晚食为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 正以自虞。”

        释义 表示慢慢地走,当作坐车故事 战国时,齐国有位高士,名叫颜蜀。齐宣王慕他的名,把他 召进宫来。

        颜蜀随随便便地走进宫内,来到殿前的阶梯处,见宣王正 等待他拜见,就停住脚步,不再行进。宣王见了很奇怪,就呼唤说: “颜蜀,走过来!” 不料颜蜀还是一步不动,呼唤宣王说:“大王,走过来!” 宣王听了很不高兴,左右的大臣见颜蜀目无君主口出狂言,都 说:“大王是君主,你是臣民,大王可以叫你过来,你也叫大王过来, 怎么行呢?” 颜蜀说:“我如果走到大王面前去,说明我羡慕他的权势;如果 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

        与其让我羡慕大王权势,还不如让大 玉礼贤下士的好。” 齐宣王恼怒他说:“到底是君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 颜蜀不假思索他说:“当然是士人尊贵,君王并不尊贵!” 宣王说:“你说这话有根据吗?” 颜蜀神色自若他说:“当然有。

        从前秦国进攻齐国的时候,秦王 曾经下过一道命令:有谁敢在高士柳下季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 柴的,格杀勿论!他还下了一道命令:有谁能砍下齐王的脑袋,就封 他为万户侯,赏金干镒,由此看来,一个活着的君主的头,竟然连一 个死的士人坟墓都不如啊。” 齐宣王无言以对,满脸不高兴。

        大臣们忙来解围:“颜蜀,过来! 颜蜀,过来!我们大王拥有千乘(一千辆战本)之国,东西南北谁敢不 服?大王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老百姓没有不俯首听命的。你们士人大 卑鄙了!” 颜蜀驳斥道:“你们说得不对!从前大禹的时候,诸侯有万国之 多。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尊重士人。到了商汤时代,诸侯有三千之 多。

        如今,称孤道寡的才二十四个。由此看来,重视士人与否是得失 的关键。

        从古到今,没有能以不务实事而成名于天下的。所以君父要 以不经常向人请教为羞耻,以不向地位低的人学习而惭愧。”

        宣王听到这里,才觉得自己理亏,说:“我是自讨没趣。听了您的 一番高论,才知道了小人的行径。

        希望您接受我为您的学生,今后您 就住在我这里,我保证您饮食有肉吃,出门必有车乘,您夫人和子女 个个会衣着华丽。” 颜蜀却辞谢说:“玉,原来产于山中,如果一经匠人加工,就会破 坏;虽然仍然宝贵,但毕竟失去了本来的面貌。

        士人生在穷乡僻壤, 如果选拔上来,就会享有利禄;不是说他不能高贵显达,但他外来的 风貌和内心世界会遭到破坏。所以我情愿希望大王让我回去,每天 晚点吃饭,也像吃肉那样香,安稳而慢慢地走路,足以当作乘车;平 安度日,并不比权贵差。

        清静无为,纯正自守,乐在其中。命我讲话的 是您大王,而尽忠宣言的是我颜蜀。”

        颜蜀说罢,向宣王拜了两拜,就告辞前去。按图索骥孙阳,春秋时秦国人,相传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相马专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马的好坏。

        因为传说伯乐是负责管理天上马匹的神,因此人们都把孙阳叫做伯乐。孙阳,春秋时秦国人,相传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相马专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马的好坏。

        因为传说伯乐是负责管理天上马匹的神,因此人们都把孙阳叫做伯乐。伯乐有个儿子,智质很差,他看了父亲的《相马经》,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马。

        他看到《相马经》上说:“千里马的主要特征是,高脑门,大眼睛,蹄子像摞起来的酒曲块”,便拿看书,往外走去,想试试自己的眼力。走了不远,他看到一只大癞蛤蟆,忙捉回去告诉他父亲说:“我找到了匹好马,和你那本《相马经》上说的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摞起来的酒曲块!”暗度陈仓的故事秦朝被推翻的时候,项羽、刘邦以及其他参加反秦战争的各路将领,齐集商议胜利以后怎样割据国土。

        当时势力最强的项羽企图独霸天下,他表面上主张分地封王、分配领地,心里却已开始盘算,将来怎样一个个地消灭他们。来自成语大全项羽对一般将领都没有什么顾忌,唯独对刘邦很不放心,他知道刘邦是最难对付的对手。

        早些时候,曾经约定:谁先攻下秦都咸阳(今陕西西安附近),谁就在关中为王。结果,首先进入咸阳的偏偏就是刘邦。

        关中,即今陕西一带,是秦的本土,由于秦的大力经营,关中不但物产丰富,而且军事工程也有强固的基础。项羽不愿意让刘邦当“关中王”,也不愿意他回到家乡(今江苏沛县)一带去,便故意把巴、蜀(今都在四川)和汉中(在今陕西西南山区)三个郡分给刘邦,封为汉王,以汉中的南郑为都城。

        想这样把刘邦关进偏僻的山里去。而把关中划作三部分,分给秦朝的降将章邯[hán]、司马欣和董翳[yì],以便阻塞刘邦向东发展的出路。

        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地九郡,占领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一带广大肥沃之地,以彭城(今江苏徐州)为都城刘邦的确也有独霸天下的野心,当然很不服气,其他将领对于自己所分得的更小的地盘也都不满。可是,慑于项羽的威势,大家都不敢违抗,只得听从支配,各就各位去了。

        刘邦也不得不暂时领兵西上,开往南郑,并且接受张良的计策,把一路走过的几百里栈道全部烧毁。栈道,是在险峻的悬崖上用木材架设的通道。

        烧毁栈道的目的是为了便于防御,而更重要的是为了迷惑项羽,使他。

7. 介绍一个成语故事并概述

        刻舟求剑

        有一个楚国人出门远行.他在乘船过江的时候,一不小心,把随身带着的剑落到江中的急流里去了.船上的人都大叫:“剑掉进水里了!”

        这个楚国人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然后回头对大家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众人疑惑不解地望着那个刀刻的印记.有人催促他说:“快下水去找剑呀!”

        楚国人说:“慌什么,我有记号呢.”

        船继续前行,又有人催他说:“再不下去找剑,这船越走越远,当心找不回来了.”

        楚国人依旧自信地说:“不用急,不用急,记号刻在那儿呢.”

        直至船行到岸边停下后,这个楚国人才顺着他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可是,他怎么能找得到呢.船上刻的那个记号是表示这个楚国人的剑落水瞬间在江水中所处的位置.掉进江里的剑是不会随着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记号却在不停地前进.等到船行至岸边,船舷上的记号与水中剑的位置早已风马牛不相及了.这个楚国人用上述办法去找他的剑,不是太糊涂了吗?

        他在岸边船下的水中,白费了好大一阵工夫,结果毫无所获,还招来了众人的讥笑.

8. 介绍一个成语故事并概述

        鼎铛玉石 谓视鼎如铛,视玉如石。

        形容奢侈 鼎成龙去 《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曈下迎黄帝。

        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以“鼎成龙去”指帝王去世 鼎成龙升 见“鼎成龙去” 鼎鼎大名 形容名声极大 鼎鼎有名 见“鼎鼎大名” 鼎分三足 见“鼎足三分” 鼎湖龙去 同“鼎成龙去” 鼎镬刀锯 古代四种酷刑的刑具。

        泛指最残酷的刑罚 鼎鼐调和 相传商武丁问傅说治国之方,傅以如何调和鼎中之味喻说,遂辅武丁以治国。后因以“鼎鼐调和”比喻处理国政 鼎食鸣钟 亦作“鼎食鸣锺”。

        击钟列鼎而食。形容富贵人家生活豪侈 鼎食鸣锺 见“鼎食鸣钟” 鼎新革故 《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旧时多以“鼎新革故”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后泛指事物的破旧立新 鼎鱼幕燕 《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而将军鱼游於沸鼎之中,燕巢於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李善注:“袁崧《后汉书》:‘朱穆上疏曰:养鱼沸鼎之中,栖鸟烈火之上,用之不时,必也燋烂。’《左氏传》曰:‘吴季札曰:夫子之在此也,犹燕巢于幕之上。

        ’”后以“鼎鱼幕燕”比喻处于极危险境地的人或事物 鼎玉龟符 旧指传国之宝及受命之符箓 鼎折覆餗 《易·鼎》:“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孔颖达疏:“施之於人,知小而谋大,力薄而任重,如此必受其至辱,灾及其身也,故曰其形渥,凶。”

        后以“鼎折覆餗”比喻力薄任重,必致灾祸 鼎折餗覆 见“鼎折覆餗” 鼎足而立 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常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 鼎足而三 谓像鼎足一样,三方面并立 鼎足三分 如鼎之三足,各据一方。

        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势 鼎足之势 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势 /pages/cy/chengyu.18778 拔山举鼎 同“拔山扛鼎” 拔山扛鼎 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语出《史记·项羽本纪》:“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

        又:“力拔山兮气盖世。” 大名鼎鼎 名气很大 负衡据鼎 谓身居高位,肩负重任 鸣钟列鼎 汉张衡《西京赋》:“击钟鼎食,连骑相过。”

        钟,打击乐器,泛指一般乐器;鼎,盛物食器。谓用食时身边响着乐器,眼前列着鼎器,后因用“鸣钟列鼎”或“鸣钟食鼎”形容古代贵族高官生活的豪奢 鸣钟食鼎 见“鸣钟列鼎” 三牲五鼎 ①指盛馔佳肴。

        ②指丰厚的祭品 商彝夏鼎 夏商的青铜礼器。泛称极其珍贵的古董 一言九鼎 秦昭王十五年秦围赵都邯郸,赵使平原君赴楚求救,毛遂自愿同往。

        经遂晓以利害,楚王同意救赵。平原君因而赞扬曰:“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於九鼎大吕。”

        见《史记·平原君列传》。九鼎大吕,古代国家的宝器。

        后因以为典实,谓一句话即可产生极大的力量 鱼游沸鼎 见“鱼游沸鼎” 鱼游沸鼎 同“鱼游釜中” 鱼游沸鼎 同“鱼游釜中” 重裀列鼎 喻指生活富贵,位居高官 /search/chengyu?q1=&q2=&q3=&q4=%B6%A6 大名鼎鼎 名气很大 刀锯鼎镬 四者皆古代刑具。借指酷刑 调和鼎鼐 调和五味。

        喻指宰相治理天下 瓜分鼎峙 喻国土分裂,群雄对立 击钟鼎食 打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或富人生活奢华 龙去鼎湖 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

        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

        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后因以“龙去鼎湖”谓帝王去世 幕燕鼎鱼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鱼游於沸鼎之中,燕巢於飞幕之上,不亦惑乎?”后遂以“幕燕鼎鱼”比喻处境极危,即将覆灭 人声鼎沸 人声喧嚷嘈杂,犹如鼎里的水沸腾起来一样。鼎,古代烹煮用具 三分鼎足 谓一分为三,如鼎足之并立。

        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三足鼎立 谓三方如鼎足相峙并立 四海鼎沸 形容天下大乱,局势动荡 /search/chengyu?q1=&q2=&q3=%B6%A6&q4= 尝鼎一脔 语本《吕氏春秋·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尝尝鼎里一片肉的味道,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比喻根据部分可推知全体 鼎鼎大名 形容名声极大 鼎鼎有名 见“鼎鼎大名” 禁鼎一脔 御用鼎器中的一块肉。

        比喻珍美之物 九鼎一丝 犹言一发千钧。喻非常危急 举鼎绝膑 双手举起鼎而折断膝盖骨。

        《史记·秦本纪》:“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

        王与孟说举鼎,绝膑。”张守节正义:“绝,断也。

        膑,胫骨也。”后以喻力小不胜重任 举鼎绝脰 见“举鼎绝膑” 匡鼎解颐 《汉书·匡衡传》:“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

        颜师古注:“如淳曰:‘使人笑不能不止也。’”后以“匡鼎解颐”谓讲诗清楚明白,非常动听 五鼎万钟 指高官厚禄 夏鼎商彝 谓夏代的鼎,商代的彝器。

        泛指古董 彝鼎圭璋 比喻典雅出众 折鼎覆餗 见“折足覆餗” /search/chengyu?q1=&q2=%B6%A6&q3=&q4= 什么是鼎?是祭器,亦是食器,一般为三足两耳。形制有方有圆。

四年级下册都有什么四字成语故事

       四个字成语故事有城下之盟、狡生梦金、叶公好钱、后来居上、夜以继日。

1、城下之盟

       春秋时期,有一次楚王率军队对绞国发动进攻。楚军连连得胜,一直攻到绞国都城的南门。绞国军队不出城交战,竭尽全力把守城池,楚军几次三番攻城,都没有取得成功。

       楚国大将屈瑕见此情形,就对楚王说:“绞国国势弱小,处理事情很轻率而不使用计谋,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弱点,用智谋取胜。”然后,他向楚王献了一条计策。楚王一听,认为很好,就依计而行。

       第二天,楚国的几十个士兵扮做樵夫模样,到绞国都城周围打柴,来引诱敌军。绞国将领见到楚人在山上打柴,身后没有楚军保护,就派军队捕捉他们,结果三十个手无寸铁的楚人被他们抓住。绞国官兵见这么容易就获得“胜利”,都高兴得笑了起来。

       过了一天,又有一群楚兵扮做打柴的樵夫,到山上引诱敌军。绞兵发现后,没有等到下命令,就纷纷出城,到山上捉拿楚人。这时,事先埋伏在城北门的楚兵一起冲杀出来,绞国军队很快就被打得大败。

       绞国军队遭到惨败,城池眼看就守不住了。在这种情况下,绞国国君为了保住国家,被迫在绞国的城下与楚国签订屈辱的盟约。从此以后,绞国贪小便宜吃大亏的事情,便在各国中传扬开来。

2、狡生梦金

       以前有一个非常狡猾的书生,经常耍点小聪明用些诡计骗人。他的老师为人十分严厉,只要学生有一点过错,就捉来一顿毒打,决不宽恕。

       有一天,这个书生恰巧犯了学规。老师格外生气,赶紧派人捉拿他,自己则一脸盛怒坐着等他。过了一会,书生被带来了。他跪在地上,其他什么话也不说,只是说:“学生我刚才得到了一千金,正在处理,所以来晚了一些。”

       老师一听书生得了这么多金子,怒气顿消,关切地问:“你的金子是从哪里来的?”书生回答:“是从地里挖出来的。”

       老师接着问:“你打算怎样处理这些金子呢?”书生答道:“我家中原先很穷,没有什么资产。我就和老婆算计,用五百金买田买地,二百金买房子,二百金买家具买仆人奴婢。

       还有一百金,其中一半用来买书,从此发愤读书;另外一半要送给先生您,用来感谢您平日里对我的教育,这样就把一千金全都安排完了。”

       老师听了大喜过望:“你果真有这样的想法吗?那我怎么担当得起。”说着就叫仆人摆上丰盛的酒宴。老师请书生坐下来,还主动给他敬酒。酒席之间两人说说笑笑,十分亲切融洽,与平日里大为不同。

       正喝得半醉之时,老师突然问道:“你刚刚火急火燎地跑来,金子放好没有,是不是已经放进箱子,上好锁了?”

       书生起身答道:“学生刚把金子的用途计划好,就被我老婆一转身给撞醒了。醒来哪里还找得到什么金子,还用得着箱子装吗?”

       老师惊奇地问:“你刚才说的金子,是在做梦呀?”

       书生回答说:“的确是在做梦。”

       老师没得到金子有些不高兴,可与书生的感情已经融洽了,不好再发怒,只好慢慢地说:“你倒是有高尚的感情,就连梦里得了金子也不忘记老师。何况真正得到金子呢!”于是,他接着又给书生劝酒,酒足饭饱之后还把他送出门去。

       这个狡猾的书生,就凭着梦中的金子,来对付老师的怒火,不但免了一顿毒打,还得到一顿丰厚宴席。可见以一点点金钱做幌子就可以让人受骗,若是实实在在的金子,人们怎么能不被金子拉下水呢?

3、叶公好钱

       叶公喜欢画龙。他住的地方,墙壁上,柱子上,到处都画着龙。真龙得知后,好奇地飞到叶公家里,叶公吓得魂飞魄散,没命地奔逃。

       龙拦住他,和气地对他说:“先生,别怕。你这么喜欢龙,我们是来和你交朋友的。”

       叶公见龙真的没有伤害他的意思,这才放下心来。从此以后,叶公和龙成了好朋友。龙经常来叶公家看叶公画画;叶公有真龙做模特,他画的龙也就越来越逼真。后来,这些龙点上眼睛后,居然都从墙上飞了下来,腾云驾雾,在空中飞舞。

       “叶公把龙画活了!”这个消息很快传了开去,响尾蛇、黔驴、驽马纷纷登门拜访。

       响尾蛇拿出一块金子说:“先生,你的龙虽然画的不错,但尾巴没有什么特色。如果你能把我的尾巴画上去,那么,不但龙的尾巴可以摇出美妙的响声,而且,你还可以得到这块金子。”

       龙的身上长出一条蛇尾巴,这该有多么荒唐?可是,那块金子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叶公收下了金子,按响尾蛇的要求,把龙尾改成了蛇尾。

       黔驴把一颗宝石放到叶公面前说:“叶大师,你的龙画的好是好,可惜龙头不好看。那一对角枝枝叉叉,显得有些野蛮;那一张血盆大口尖牙利齿,叫人望而生畏。你如果按我的模样改画龙头,一定可以创造出一个温文尔雅的学者型的龙的形象来!”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馊点子啊!叶公刚要拒绝,一抬头,看见那颗硕大的宝石,马上改变了主意。他当着黔驴的面把龙头改成了驴头。而那颗宝石,则装进了自己的腰包。

       驽马带来的是一幅价值连城的古画。它偏着头把叶公画的龙看了又看,提出了一条建议:“老兄,你的画无与伦比,唯一的缺陷是龙爪太丑,看见这尖利的爪子,就使人联想到凶狠霸道的秃鹰。

       尊贵的龙怎么能和秃鹰同流合污呢?希望你把我的四蹄画到龙的腿上。这幅画嘛,自然应该由你这位杰出的绘画大师来收藏啰!”

       叶公实在太想得到这幅古画了。于是,他满足了驽马的要求,把龙爪改成了马蹄。

       叶公富起来了,可是他画的龙,再也活不起来。

4、后来居上

       汉武帝时,朝中有3位有名的臣子,分别叫作汲黯、公孙弘和张汤。这3个人虽然同时在汉武帝手下为臣,但他们的情况却很不一样。

       汲黯进京供职时,资历已经很深且官职也已经很高了,而当时的公孙弘和张汤两个人还只不过是个小官,职位低得很。

       可是由于他们为人处事恰到好处,加上政绩显著,因此,公孙弘和张汤都一步一步地被提拔起来,直到公孙弘封了侯又拜为相国,张汤也升到了御史大夫,两人官职都排在汲黯之上了。

       汲黯这个人原本就业绩不及公孙弘、张汤,可他又偏偏心胸狭窄,眼看那两位过去远在自己之下的小官都已官居高位,心里很不服气,总想要找个机会跟皇帝评评这个理。

       有一天散朝后,文武大臣们陆续退去,汉武帝慢步踱出宫,正朝着通往御花园的花径走去。汲黯赶紧趋步上前,对汉武帝说:“陛下,有句话想说给您听,不知是否感兴趣?”

       汉武帝回过身停下,说:“不知是何事,不妨说来听听。”

       汲黯说:“皇上您见过农人堆积柴草吗?他们总是把先搬来的柴草铺在底层,后搬来的反而放在上面,您不觉得那先搬来的柴草太委屈了吗?”

       汉武帝有些不解地看着汲黯说:“你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

       汲黯说:“你看,公孙弘、张汤那些小官,论资历论基础都在我之后,可现在他们却一个个后来居上,职位都比我高多了,皇上您提拔官吏不是正和那堆放柴草的农人一样吗?”

       几句话说得汉武帝很不高兴,他觉得汲黯如此简单、片面地看问题,是不通情理的。他本想贬斥汲黯,可又想到汲黯是位老臣,便只好压住火气,什么也没说,拂袖而去。此后,汉武帝对汲黯更是置之不理,他的官职也只好原地踏步了。

       后来者居上,原本是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这就要看我们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了。汲黯认为提拔人才一定要论资排辈,反对后来居上,是不可取的。

5、夜以继日

       周武王灭掉商朝后,建立了西周王朝。可是,没过几年,周武王就死了,他的儿子成王即位,年纪只有十三岁。因为成王年纪小,就由叔叔周公辅佐处理朝政。

       周公的能力很强,担任辅政的艰巨任务后,总是忠于职守,兢兢业业,不管处于什么情况,只要公事来了,就立刻办公,从不敢稍有懈怠。

       他曾经率领军队,平息了东方夷人的叛乱。他还制定礼法、刑律,分封诸侯,修建并设立东都成周。

       由于周公治国过于辛苦,结果在东都建成之后就逝世了。临死之前,他把众大臣叫到身边,要他们好好辅佐成王,治理万民,提出要把自己葬在成周,以表示虽死不忘王命。

到了战国时期,孟子对周公为国家呕心沥血的精神非常敬佩。孟子说:“周公兼学三代开国君主的品德来治理周朝,发现有不适合当时情况的,就抬起头来想,白天想不好晚上接着想,等想出了好办法,就座着等待天亮,马上去施行。”

四个字的成语故事简短

       1. 四年级人教版下册有哪些成语故事,园地

        出自四年级人教版下册成语故事: 1· 熟能生巧 北宋时候有一个叫陈尧咨的人,非常善于射箭,当时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百发百中的射箭手,所以大家都对他很敬佩。

        陈尧咨受到大家称赞之后,觉得自己的本领已是天下无双,便骄傲自满起来。 一天,陈尧咨又在靶场表演他那百步穿杨的绝技。

        一箭射出,把又细又软的柳枝条射断了。观众们看得大声喝彩,并要求他再来一次。

        这时有个卖油的老头正从那里经过,看了后,却笑着说:“这有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手法熟练些罢了!”陈尧咨听了,不禁大怒,喝道:“你这老头有什么本领,竟敢藐视我?”老头回答:“我哪里敢藐视你,我只是从几十年的斟油经验中,知道做熟了的事情,便会找出窍门来的道理。”说着,便从他的油担上取下一个葫芦,葫芦口上放一枚方孔铜钱,然后打了一勺油,高举油勺往葫芦里倒,倒下的油直得像一条线似的穿过钱孔进入葫芦中。

        油倒完了,把铜钱拿起来给大家看,钱孔周围竟没有一丝油渍,大家看了都赞叹不已。老头微笑着对陈尧咨说:“我这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是熟能生巧罢了。”

       

        陈尧咨听了,一声不响便掉头走了。 后来的人便根据这故事引申出“熟能生巧”这个成语,用来说明熟悉了所做的事情,便能找出做得更好的办法来。

        2·知己知彼 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着书《兵法》,认为使敌人举国完整的屈服就是上策,出兵打破那个国家就要差一些。要善于运用计谋不战而屈人之兵,同时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百战百胜还不是最高明的,只有不通过战斗而使敌人屈服才高明。 3·百战百胜 秦国,秦孝公时用商鞅变法,奠定了国家富强的基础。

        尔后,不断向外发展势力,国力强盛。秦昭王时,任用白起为将。

        白起素以深通韬略著称,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白起做左庶长,领兵攻打韩的新城(在今河南伊川县西)。次年,由左庶长迁左更,出兵攻韩、魏,用避实击虚,各个击破的战法全歼韩魏联军于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斩获首级二十四万,俘大将公孙喜、攻陷五座城池(参见伊阙之战)。

        因功晋升为国尉。又渡黄河攻取韩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

        十五年,再升大良造,领兵攻陷魏国,占据大小城池六十一个。十六年,白起与客卿司马错联合攻下垣城。

        二十一年,白起攻赵,占取光狼城(今山西高平县西)。二十八年,攻楚、拔鄢、邓等五座城池。

        次年攻陷楚国的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焚毁夷陵(今湖北宜昌),向东进兵至竟陵,楚王逃离都城,避难于陈(参见鄢郢之战)。秦国以郢都为南郡。

        白起受封为武安君,又攻取楚国,平定巫、黔中(今四川、贵州地区)二郡(参见黔中之战)。三十四年,白起率军攻赵魏联军以救韩,大破联军于华阳(今河南新郑北),魏将芒卯败逃,掳获三员晋将,斩首十三万(参见华阳之战)。

        又与赵将贾偃交战,溺毙赵卒二万人。四十三年,白起攻韩之陉城,攻陷五城,斩首五万(参见陉城之战)。

        四十四年,白起又攻打韩南阳太行道,断绝韩国的太行道。四十五年,攻韩的野王(今河南沁阳)。

        野王降秦,上党通往都城的道路已被绝断(韩都新郑,上党必须由野王渡河始能通新郑)。郡守冯亭同百姓谋议道:“上党通往外界的道路已被绝断,我们已不可再为韩国百姓了。

        秦兵日渐逼近,韩国不能救应,不如将上党归附赵国,赵国如若接受,秦怒必攻赵。赵国受敌一定亲近韩国。

        韩、赵联合,就可以抵御秦国了。”于是派人报告赵国。

        赵孝成王与平阳君、平原君为此计议。平阳君说:“还是不要接受吧,接受后带来的祸患一定大于得到的好处。”

        平原君则认为:白白得来的土地,怎有不要之理,接受了会对我们有利。赵国果然接受了上党,封冯亭为华阳君。

        4·运筹帷幄 刘邦当皇帝后,在都城洛阳南宫摆设酒宴,招待文武官员。刘邦 说:“诸位不要瞒我,都要说真心话,我为什么能取得天下?项羽又是为什么会失去天下的呢?” 有两位头领马上回答说:“项羽待人轻慢而且好侮辱人,陛下仁厚而且爱护别人。

        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征服的地方就分封给大家,跟天下人同事利益。而项羽妒贤嫉能,有功的忌妒,有才能的怀疑,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

        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刘邦摇摇头,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如果说在军帐中出 谋划策,决定胜负在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镇守国家,安抚面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 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比不上韩信。

        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态,我却能够使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才下的原因,项羽虽然有一位重要的谋士范增,但他却不信任。

        这就了被我攻灭的原因。” 5·决胜千里 成语故事刘邦当皇帝后在都城洛阳南宫摆酒宴,招待文武百官.他问百官他与项羽的区别,百官纷纷夸赞他大仁大义.刘邦说运筹帷幄与决胜千里不如张良,安抚百姓不如萧何,率军打仗不如韩信,但他能合理地使用他们三位俊杰,所以能得天下. 6·出其不意 《孙子·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典故 东汉末年,曹操打败了袁绍,平定了北方,高干在并州据地称王,河东卫。

2. 小学四年级下册学过的成语故事有

        1.望梅止渴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

        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

        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

        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

        脑筋一转,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

        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2.退避三舍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

        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

        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

        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

        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

        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3.洛阳纸贵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

        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

        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

        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

        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终于写成了。《三都赋》受到谅也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

        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

        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4.草木皆兵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

        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

        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

        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

        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

        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

3. 四年级人教版下册有哪些成语故事,园地里的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一篇文章一主题,串串事例不离题;

4. 四年级四字成语大全集

        皓月当空 形影不离 万里无云 各奔东西 心绪不宁 十全十美手足情深 悲欢离合 阴晴圆缺 屈指算来 井井有条 羊肠小路 情不自禁 红墙黄瓦 雄伟壮丽 尽收眼底 遥遥相对 成千上万 不知疲倦 闻讯而来 雕梁画栋 永垂不朽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五彩缤纷 翩翩起舞 勇往直前 水泄不通 震惊中外 有眼不识泰山 波光粼粼 各式各样 色彩斑斓 阴云密布 香飘十里 晶莹剔透 清澈见底 昼夜不息 蔚为壮观 高低错落 林深叶茂 诗情画意 憨态可掬 若无其事 异兽珍禽 古木参天 悠然自得 默默无言 辽阔无垠 成千上万 成群结队 满载而归 五彩斑斓。

5. 四年级下册历史故事的词语

        1、手不释卷: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列举自己及前人的例子,如“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谓老而好学。”吕蒙深受感动,从此发奋学习,学问提高很快 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 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2、鹏程万里:据《庄子·逍遥游》记载,在遥远的北方,有块不毛之地,那里有个无边无际的大海,名叫天池。天池里有一条鱼,其身宽达几千里,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鲲。鲲变为鸟,就是鹏,它的脊背好似巍峨的泰山,它展开双翅,宛如遮天的乌云。大鹏鸟乘着旋转的狂飙盘旋向上,搏击一下翅膀,就激起海面三千里的浪,乘着旋风一下子就可以飞出九万里。

6. 小学生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成语有哪些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四字词语:

        昂首东望 若隐若现 风平浪静 水天相接 横贯江面 齐头并进 漫天卷地

        引人注意 毫不可惜 随遇而安 鲜花盛开 绿树成阴 鲜果飘香 狂风大作

        雪花飞舞 草翠花开 局促不安 毫不相让 一日三餐 从容不迫 扬长而去

        空空如也 供养不周 不胜其烦 架子十足 屏息凝视 变化多端 枝折花落

        气魄雄伟 神清气爽 金碧辉煌 隐隐约约 姿态不一 山洪暴发 清波漾漾

        理所当然 谈何容易 平安无事 突如其来 骨肉同胞 血脉亲情 帝国主义

        灯红酒绿 热闹非凡 风和日丽 耀武扬威 得意扬扬 振兴中华 呼风唤雨

        出乎意料 农耕社会 腾云驾雾 程控电话 归根到底 欣喜若狂 形态各异

        人声鼎沸 山崩地裂 不容置疑 神秘莫测 神来之笔 千姿百态 人迹罕至

        应接不暇 坐卧不安 消磨时光 不可思议 精神大振 枉费心机 引吭大叫

        慢条斯理 趁其不备 神态自若 电话号码 浩如烟海 枯枝败叶 久经沙场

        南征北战 所向披靡 若有所思 殊死拼搏 号啕大哭 恍然大悟 协调有序

        形单影只 和睦相处 患难与共 收益匪浅 年少气盛 年逾古稀 筋疲力尽

        铿锵有力 远洋船舶 用武之地 美味佳肴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ABB: 兴冲冲 毛茸茸 笑嘻嘻 *** 辣 金灿灿 笑盈盈

        AABB: 恍恍惚惚 郁郁苍苍 蹦蹦跳跳 勤勤恳恳 隐隐约约 原原本本 形形 *** 口口声声

        ABCC: 可怜巴巴 生气勃勃 得意扬扬 空空如也 人影绰绰 清波漾漾 千里迢迢

        ABAC: 自由自在 如怨如诉 无忧无虑 无边无际 无影无踪 不闻不问

        AABC: 涓涓细流 帘帘飞瀑 跃跃欲试 滔滔江水 空空如也

7. 四字成语的故事 要简短的

        成语小故事----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四年级成语故事

        #婴幼儿# 导语成语是语言中的精华,是历史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下面是 分享的四个字的成语故事简短。欢迎阅读参考!

       1.四个字的成语故事简短

       惊弓之鸟

        战国时期,有个杰出的弓箭手,叫做更赢。他的射箭本领在当时可称是举世无双。

        有一天,他和魏王并肩站着,天空中忽然飞过一群鸿雁。

        更赢很自信的对魏王说:“我可以用弓声就把飞鸟给打下来。”

        魏王很怀疑。

        正在那是,一只孤雁很低很慢的飞过。鸣声凄惨。更赢见了,就张着弓,扣着弦,砰的一声,直入云宵。那孤雁果然应声落地。

        魏王惊叹之余,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更赢解释说:“那孤雁飞得低且慢,因为它已经受过箭伤;它鸣叫的声音悲而哀,因为它离了群。身伤心碎,突然发出弓弦的声音使它心跳加速,极力上冲,但受伤的两翼却无力上升,体重失去平衡,坠落下来。正如人们吃饭时,突然听见雷声,筷子落地的情况一样自然而平常。”

        后人根据上面的故事,做成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形容先前多次受过惊吓的人,忽然遇到同样可怕的事物,就吓得魂飞魄散,惊惶失措,不知如何去应付新的环境。

       2.四个字的成语故事简短

       螳螂捕蝉

        吴王要出兵攻打楚国。他已经下了决心,对臣子们说:“谁要是劝阻我,我就把谁杀了!”吴王身旁有一个侍候他的少年,想劝吴王不要出兵,可是不敢直说。他就每天清早起来,拿着弹弓和泥丸,在花园里走来走去,想让吴王看见,好趁此劝劝吴王。

        直到第三天早上,吴王起来偶尔向窗外一望,看见那少年在花园里走来走去,就唤他说:“孩子,你大清早在花园里干什么呢?你看,你的衣服都叫露水给打湿了。”那少年把手里的弹弓扬了一扬,说:“大王,别作声。您看树上有一只知了,正在高高兴兴地喝露水呢!他不知道有一只螳螂正躲在他的身背后哪。”吴王听了觉得好笑,说:“螳螂捉知了,这有什么稀奇呢!你真是个孩子!”那少年仍旧很有兴趣地说:“您看,那螳螂悄悄地绕过树枝,正要扑上去,没想到有一只黄雀正躲在他的身背后哪。”吴王在窗子里可什么也没看见,就问:“那黄雀又怎样呢?”

        那少年把泥丸搭在弹弓上,说:“黄雀伸长了脖子,正要去啄螳螂,没想到我已经瞄准了他的小脑袋了。这三个家伙都只看到面前的利益,而不顾背后的祸患。”吴王听了少年的话,想了好一会儿才说:“你说得对。”于是,他就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螳螂捕蝉”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通常和“黄雀在后”连在一起用。比喻只看到面前的利益,而不顾背后的祸患。

       3.四个字的成语故事简短

       小心翼翼

        宋朝时有个很有学问的人,名叫贾黄中,他五岁起跟父亲读书。

        由于父亲的严格要求,贾黄中十五岁就考中进士,当了校书郎。贾黄中为官清廉正直。他在任宣州大守时,有一年闹灾荒,百姓饿死不少。贾黄中就用自家的米做饭,救活了几千人。他在金陵任职的时候,发现府库内藏有几十匣金银宝贝,价值连城,马上清理上报朝廷。

        宋大宗十分兴奋,夸奖他说,若不是他廉洁奉公,这些前朝的宝贝一定会丢失;此外还特地召见了贾黄中的母亲,赞扬她教子有功,可以比作孟子的母亲。

        但是,贾黄中办事过分认真、慎重,碰到大事往往不能当机立断。后来他被派往外地任职,在向太宗辞行时,太宗告诫他说:“做事恭谦,小心谨慎,不论是做君的还是做臣的都应该这样,但是假如做得太过分了,就失去了大臣的身份。”贾黄中死时,家中很穷,皇帝特地赐钱三十万,又给他老母亲白银三百两,以表彰他为官廉洁无私,他母亲教子有方。

        这个成语出自《诗经?大雅?大明》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4.四个字的成语故事简短

       班门弄斧

        鲁班又名公输班,是春秋时代的鲁国人。传说他非常擅长木工,技艺全世界第一。人们一直把他看作是木匠的祖师爷。

        传说长江边上的采石矶是李白不小心坠入长江、被水淹死的如的地方。正因为是李白在那儿淹死,所以采石矶有很多说法,也有很多名胜古迹,如李白墓、谪[zhé]仙楼等。这里也吸引了很多游客。像现在一样,古代的游客也喜欢在自己游览的地方刻字留念。因而,李白墓等名胜古迹上面被刻满了字。

        有一次,明代的大诗人梅之焕,也来到采石矶旅游。他伤心地看到,那些名胜古迹上面被写满了字,刻满了诗。那些字写得歪歪扭扭,诗写得狗*不通。他越看越生气,就拿出笔来写了一首诗:

        “采石江边一抔[póu]土,李白之诗耀千古。来的去的写两行,鲁班门前弄大斧。”

        意思就是说,你们这些旅游的人,诗写得这么差,就不要写诗,李白大诗人看了会发笑的。好像是有的木匠,自以为了不起,去鲁班祖师爷面前卖弄一样,鲁班会忍不住发笑的。请你们有自知之明,别自不量力。

       5.四个字的成语故事简短

       井底之蛙

        栖在井里的青蛙在井边碰上一只从东海而来的大鳖。青蛙看见大鳖,便对它心满意足地吹嘘自己的惬意:"你瞧我住在这儿多么快乐呀!我从井栏上蹦进浅井,可以在井壁的缝隙里小憩。在井水里游耍,水面就托住我的胳肢和下巴。在软绵绵的泥地上漫步,淤泥就漫过脚背。看看周围的红虫、小螃蟹,它们谁也不能比我自由自在。"

        井蛙喋喋不休地夸耀自己的安乐:"我独自享受这口井儿,得意洋洋地站着,真是快乐极了。"它对海鳖发话,"先生,请问您,为什么不常常来光临咱水井,游览观光一番呢?"

        海鳖经不住井蛙的怂恿,抵不住它的诱惑,也走到井边去瞧瞧。谁知它的左足还没踏进井底,右足却被井栏绊住了。它进退不得,迟疑了一会,回到了原处。

        海鳖算是亲自领教了一番青蛙炫耀不已的井边环境。它忍不住向井蛙介绍大海的景象:"我生活的大海用千里的遥远不足以形容海面的辽阔;用万尺深度不足以穷尽海底。在大禹时代,10年中有9年遭水灾,海面也并不因此而上涨;商汤时代,8年中有7年遇旱灾,海水也并不因此而下降。你要知道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而涨落。这也就是我栖息在广阔东海的乐趣!"

        小小井蛙听了大海鳖对大海的描述,吃惊地瞪着圆圆的小眼睛,满脸涨得绯红,羞愧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人的生存环境决定人的思想认识。通过井蛙与海鳖的交往与对话,告诫人们:只有开阔眼界,才能解放思想。自以为是,自鸣得意往往是"闭关自守"、孤陋寡闻的结果。

小学四年级成语故事

        四年级成语大全故事

        四年级成语大全故事,看成语故事,既能体验到成语故事的乐趣,又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同时还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懂得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以下分享四年级成语大全故事。

四年级成语故事1

        历史文化4年级成语 故事1

        跳梁小丑

        成语故事宋朝时期,户部副史张景宪为人正直,疾恶如仇,他不畏权势坚持将为非作歹的郑昉流放。元丰初年,他成为河阳地区最高长官。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入侵,张景宪向皇帝进言:“那些骚扰边关的人都是些跳梁小丑,占据有利地形,易守难攻。”

        历史文化4年级成语 故事2

        唾面自干

        成语故事唐朝监察御史娄师德率军抗击吐蕃进攻,八战八捷,深得武则天的器重,提拔为宰相。他为人处世宽宏大量,他问即将出任代州刺史的弟弟如何对待别人挑衅,弟弟说即使别人吐唾沫到脸上自己擦掉就行了,而他坚持要让唾沫自己干。

        历史文化4年级成语 故事3

        首鼠两端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丞相田汾娶小老婆,窦婴与灌天等去祝贺。田汾故意怠慢灌夫,灌夫气愤大骂,田汾立即拘捕灌夫及他全家准备操斩。窦婴求汉武帝过问此事并力保灌夫。御史大夫韩安国认为杀也可不杀也可。田汾抱怨韩安国的首鼠两端的态度。

        历史文化4年级成语 故事4

        生关死劫

        成语故事贾宝玉去宁国府游玩,中午在秦可卿床上歇息,梦中畅游太虚幻境,警幻仙子带领他翻阅了“金陵十二钗副册”,品尝百花美酒,欣赏仙子们的《红楼梦》歌舞,其中《虚花悟》唱道:“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

       

        历史文化4年级成语 故事5

        死灰复燃

        成语故事西汉景帝时,梁孝王刘武的手下中大夫韩安国因犯事被关在蒙地监狱,狱卒田甲经常欺辱他,韩安国说:“死灰独不复燃耶?”,田甲说撒泡尿浇灭它。不久韩安国被释放并做了更大的官,田甲便光着身子向韩安国求饶,韩安国并没报复他。

        历史文化4年级成语 故事6

        桑田沧海

        成语故事从前仙人王远和麻姑,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王远一行很快就到蔡经家,但没见到麻姑的到来,就派使者去请。麻姑到来说她奉命去巡视蓬莱,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成桑田,现在海水又退了一半。王远说那里又要扬起尘土来了。

        历史文化4年级成语 故事7

        所向无敌

        成语故事公元196年,曹操挟持汉献帝建都许昌,下令让东吴的孙权把儿子送到许都当人质。孙权召集手下商量对策,大将周瑜坚决反对送人质,说只要我们东吴军民发奋图强、团结一致,那么就能所向无敌。孙权坚定信心同曹操对抗下去。

        历史文化4年级成语 故事8

        天经地义

        成语故事周敬王被太子朝赶出京城,晋顷公认为太子朝大逆不道,就联合宋国、卫国、郑国帮助周敬王打败太子朝重新掌政。晋国赵鞅问郑国大臣大叔吉什么是礼,大叔吉引用子彦的话说:“礼是‘天之经,地之义’,民从行动的依据。”

        历史文化4年级成语 故事9

        一寒如此

        成语故事范雎随魏国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须贾怀疑他通齐,回国后报告魏相。范雎含冤被打伤,改名张禄逃到秦国当上宰相。须贾出使秦国,范雎扮作穷人去见他。须贾见他一寒如此送他绨袍,待发现他是秦相时吓得一再谢罪。范雎没有杀他。

        历史文化4年级成语 故事10

        握手言欢

        成语故事王莽末年,南阳动乱,李通与堂弟李轶商量只有投奔刘秀才有出息,于是就去拜访刘秀。李通侃侃而谈,智谋出众,刘秀目光远大,知人善任,两人相见恨晚,十分愉快地握手告别。几年后李通与刘秀在棘阳县相遇,共同击破南阳郡。

四年级成语故事2

        小学四年级成语故事1

        战国时期,七国争霸。七国之中,又以秦国实力。政治家们看到天下纷争不已,就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主张。一派是以苏秦为领袖的“合纵”派,主张六国联合起来抗秦。另一派是以张仪为首的“连横”派,主张由秦国统一天下。

        张仪是秦国的着名大臣,一次奉了秦王旨意,劝说魏国与秦国联合起来,对付其他五国。

        他见了魏王,说道:“魏国的地理条件非常不好,处于七国之间,打起仗来不能守住城池,这是致命的弱点。

        “贵国如果联合南方的楚国而不联合齐国,齐国就会很生气,从魏国的东面打来;如果联合齐国而不联合赵国,赵国也不是好惹的,会在北面挑衅闹事;如果不与韩国联合,韩军会频繁地从西面进攻;如果不与楚国搞好关系,楚国的军队则会从南面发起势不可当的进攻。

        “稍有不慎,战争就会降临到魏国头上,一点儿安全保障都没有,这就是我所说的四分五裂的形势啊!”

        听了张仪的话,魏王觉得自己联合五国抗秦真是失策,原来这五国都是自己的劲敌呀。于是,魏王向张仪请教,自己身处乱世之中,用什么方法才能保住国土。张仪笑了一下,劝魏王与秦国联合。因为秦国在七国之中最为强大,联合秦国,其他诸侯国因为害怕秦国,一定不敢轻易侵犯魏国。这样一来,魏国的安全就有保障了。

        魏王听信了张仪的话,终于依附了秦国,结果却整天为秦国的利益南征北战,耗尽了国力。

        小学四年级成语故事2

        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崔杼权倾朝野,名气很大。棠邑大夫棠公逝世,崔杼前去吊唁,见棠公之妻棠姜姿容绝世,不禁心动神驰。他不顾众人的一再反对,终于娶棠姜为妻。齐庄公性喜渔色,他明知棠姜已是崔杼的妻子,仍勾引她,与她暗中来往。崔杼知道此事,十分生气,便假装有病,不去朝堂理事。

        齐庄公色胆包天,借探视崔杼之机和棠姜相会,表现出一副乐不可支的丑态。崔杼见国君这样欺负他,忍无可忍,设计将他杀了,改立景公为国君,自己担任丞相之职。

        齐国负责修写国史的人非常正直,要把这件事情公正地记录下来。崔杼听说后,多次暗示史官,要他为自己避讳一二。可是,耿直的史官还是写出了实情。他写道:“崔杼杀了他的君主。”在当时,弑君之罪可是十恶不赦的罪行,谁弑了君,必会被后世之人所谴责。崔杼见史官竟然跟他对着干,又羞又恼,心想你不给我留情面,我就不给你留活路。于是,凶狠的崔杼将那名史官杀死。

        谁知道,继任的史官也是一个正直的人,还是秉笔直书,记录下崔杼的罪行。崔杼心想,既然能杀一个史官,为什么不能杀第二个,不信后来者不怕死。他为了让别人屈从于自己,把这个史官也杀了。可是,下一任史官仍坚持原则,保留崔杼弑君的内容。

        崔杼见史官们都如此正直,自己这样肆意杀人,也不会带来好处,只好就此作罢,放了史官们一马。

        后来阅读历史的人看到这一节时,都气愤地说,崔杼想掩盖自己的丑事,却收不到理想的效果,只能是欲盖弥彰。

       

        小学四年级成语故事3

        春秋时期,齐襄公有两个弟弟,一位是公子纠,另一位是公子小白,他们都很贤明。公元前686年,齐国发生内乱,襄公被杀,公子纠跟着谋士管仲逃到鲁国避难,而公子小白则跟着他的'谋士鲍叔牙逃到莒国。在那个混乱的时代,如果没有实力,保全性命是最重要的。

        第二年,齐国内乱平息,大夫们派使者到鲁国请公子纠回国即位,管仲怕公子小白抢先回国即位,所以带领军队去公子小白回齐国的必经之路堵截。

        等了几日,管仲果然看到公子小白正行色匆匆地往齐国而去。为了保证公子纠登上国君之位,管仲心一横,偷偷地向小白射了一箭,公子小白中箭后,大叫一声倒地。管仲以为小白已死,心中暗自高兴,就带领军队回去了。

        谁知管仲的一箭并未射中小白,小白不知道暗害自己的人带了多少军队,就咬破舌尖,假装口吐鲜血而死。等到管仲等人离去后,公子小白与鲍叔牙不分昼夜赶往齐国京城。在公子纠到京之前,公子小白抢先一步即位,历称他为齐桓公。

        公子纠见本国已有新君,只得返回鲁国,依附鲁庄公。这样一来,齐、鲁之间发生了战争。鲁国的力量不如齐国,所以被打得大败。公子纠万般无奈,只得自尽。鲁庄公就将管仲押送到齐国,来讨好齐桓公。

        管仲在路上受尽苦楚,不但吃不饱饭,而且连水也喝不够。一天,他来到绮乌这个地方,就向当地的官员苦苦哀求,希望得到一些吃的。那个官员心肠很好,不但盛出饭来,还怕管仲吃起来不方便,竟然跪在地上端着饭给管仲吃。管仲见他如此行事,就想到他可能有求于自己。

        果然,这个人的私心终于暴露了出来。他暗地里对管仲说:“您是位大贤,齐国国君又是个爱才之人。您此番到齐国去,也许能逃过一死,得到国君的重用,安享荣华富贵。到了那时,您将会怎样报答我?”

        管仲说:“如果我真的因为自己的贤能得到了施展才华的机会,我会任用贤人,使用能人,对有功劳的人进行评赏。我为什么要谢你呢?”

        小学四年级成语故事4

        越国有一个人出外经商,在返家途中遇见一条狗。这条狗跑到越人面前,摇首摆尾地对越人说着人话:“我很擅长捕猎野物,只要你对我好,我愿意将猎获的东西与你平分。”

        越人见有这等找上门来的好事,不要白不要,于是,很高兴地把狗带回了家中。

        狗在越人家中受着很好的待遇。每天,狗吃着用精米做的饭和肥肉做的菜,越人用款待客人的礼节款待这条狗,指望狗将来会好好回报自己。

        可是这狗是个忘恩负义的家伙,它受到越人这般优待不但不存感激回报之意,反而日益傲慢骄横起来,每次捕猎到野兽,都是全由自己独吞,把越人忘在一边。

        于是有邻人讥笑越人说:“你供给那狗好吃好喝,客气得不得了,可它眼里根本没有你,它猎获的野物,从没你的份,你还要这狗干嘛?”

        越人一听,醒悟过来,也很生狗的气。于是待狗捕猎到野兽,就跟狗平分兽肉,并且每次都给自己多留一些。

        那狗终于翻了脸,它不愿越人分享它的猎物。一天,它突然扑到越人身上,咬住他的脑袋,撕断了他的脖子和双腿,然后便离开越人的家跑走了。

        越人不能识破这条凶残贪婪的狗的真面目,开始还一味娇宠它,终至这条恶狗翻脸不认人。越人招进强盗,自食恶果的教训是深刻的。

四年级成语故事3

        少儿成语故事:差强人意

        有一个叫吴汉的人,字子颜,南阳人。吴汉家贫,他年轻时候就跟汉高祖刘邦发迹前一样,在县里做个小小的管治安的小干部——亭长。像那时候的豪杰一样,吴汉虽然家里面没有多少资财,可是他也好养宾客。

        王莽末年的时候,因为他家的宾客犯了法,他也因此被连累得亡命到了河北的渔阳,因为缺乏生计来源,只好干起了贩马的营生,从此往来于燕、蓟之间,而他也因此结交了不少豪杰人物。

        后来,新莽王朝灭亡而更始帝刘玄代立,刘玄先是派出了使者韩鸿徇抚河北,这时候便有人对韩鸿说道:“有个叫吴汉的人,是一位奇士,您可以与他共商大事。”于是这韩鸿便召见了吴汉,一见之下果然对他很满意,于是就把吴汉任命为了安乐县令。

        过了一段时间,王郎起兵,北州扰惑,人心不安。而吴汉一向听闻说刘秀是一位宽厚的长者,于是便归附了刘秀。由于吴汉为人质朴、勇敢、有智谋,打了很多胜仗,所以逐渐受到刘秀的信任,刘秀做皇帝后,封吴汉为大司马、舞阳侯。吴汉不仅勇敢,对刘秀也十分忠心。

        他出生入死为刘秀打江山,刘秀出征远行,吴汉总是伴其左右,保护他的安全,而且只要刘秀没睡,他也就恭敬地站在一旁,不肯先睡。

        当时,天下仍然很乱。有个叫刘永的汉室宗亲,早于刘秀索立为皇帝。刘秀登基前后,主要就是镇压,剿灭各路势力,巩固自己的地位。其中,大司马吴汉立下了汗马功劳。

       

        建武(光武帝刘秀的年号)二年春,吴汉率领大司马工粱、建为大将军朱佑等9位将领,接连打败了多路人马,接着又在广东包围了刘永的部将苏茂。刘永部下另一将领周建招聚了10多万人救苏茂,吴汉和他交战失利,跌下马伤了膝盖,周建趁机进了广东,和苏茂合兵一处。

        吴汉回营后,众将领对他说:“大敌当前,而您负伤躺下,士兵们心里担扰啊。”吴汉听了,立刻起床包裹好伤口,命令杀牛宰羊,让部下美美地饱餐一顿,鼓励大家说:“敌人虽然很多,但都是些抢掠财物的盗贼,没有肯主持大节为义而死的。现在是力争封侯的时候,大家努力杀敌啊!”于是,军中士气大振。

        第二天清晨,苏茂、周建率领军队包围吴汉。吴汉派出四部精兵和乌桓的3000骑兵,摆着鼓齐头并进迎击敌人。吴汉自己不顾伤痛,披上盔甲,高举战戟,大声下令:“听到鼓声,必须大声呼喊前进,后退者轨首!”士兵们闻此争先恐后地冲向敌军,周建大败,返身逃进城去。吴汉部下长驱直入,抢进城门,周建、苏茂只得弃城而逃。

        吴汉作战,即使在战阵不利、将士垂头丧气的形势下,也能镇静自若地激励士兵,鼓舞军中士气。有时,光武帝刘秀派人察看大司马吴汉在做些什么,使者总是回报“在修整攻战的器具”。刘秀赞叹道:“吴司马差强人意。”

成语故事四个字

        成语 故事 包涵着我国从古代到现在的大道理大智慧,通过描写生活的一些简单的事,让我们感觉到有趣从而明白需要知道的,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小学四年级成语故事,欢迎查阅。

        小学四年级成语故事1

        有一个宋国人靠种庄稼为生,天天都必须到地里去劳动。太阳当空的时候,没个遮拦,宋国人头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浑身的衣衫被汗浸得透湿,但他却不得不顶着烈日躬着身子插秧。下大雨的时候,也没有地方可躲避,宋国人只好冒着雨在田间犁地,雨打得他抬不起头来,和着汗起往下淌。

        就这样日复一日,每当劳动了一天国人回到家以后,便累得一动也不想动,连话也懒得说一句。宋国人觉得真是辛苦极了。更令他心烦的是,他天天扛着锄头去田里累死累活,但是不解人意的庄稼,似点也没有长高,真让人着急。

        这一天,宋国人耕了很久的地,坐在田埂上休息。他望着大得好像没有边的庄稼地,不禁一阵焦急又涌上心头。他自言自语地说:“庄稼呀,你们知道我每天种地有多辛苦吗?为什么你们一点都不体谅我,还不长高呢?快长高、快长高……”他边念叨,一边顺手去拔身上衣蔓服的一根线头,线头没拔断,却出来一大截。宋国人望着线头出神,突然他的脑子里蹦出一个主意:“对呀,我原来怎么没想到,就这么办!宋国人顿时来劲,一跃而起开始忙碌起来。

        傍晚,宋国人满头大汗地回来了。他进门就兴奋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把每一根庄稼都拔出来了一些,它们一下子就长高了这么多他边说边比划着什么?你……”宋国人的妻子大吃一惊,她连话也顾不上说完,就赶紧提了盏灯笼,深一脚浅一脚地跑到田里去。可是已经晚了,庄稼已经全都枯死了。阅读心得自然界万物的生长,都是有自己的客观规律的,人无力强行改变这些规律,只有遵循规律去办事才能取得成功。愚蠢的宋国人不懂得这个道理,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一心只想让庄稼按自己的意愿快长高,结果落得一个相反的下场。

        小学四年级成语故事2

        楚国有个人在集市上既卖盾又卖矛,为了招徕顾客,使自己的商品尽快出手,他不惜夸大其辞、言过其实地高声炒卖。

        他首先举起了手中的盾,向着过往的行人大肆吹嘘:列位看官,请瞧我手上的这块盾牌,这可是用上好的材料一次锻造而成的好盾呀,质地特别坚固,任凭您用什么锋利的矛也不可能戳穿它!一番话说得人们纷纷围拢来,仔细观看。

        接着,这个楚人又拿起了靠在墙根的矛,更加肆无忌惮地夸口:诸位豪杰,再请看我手上的这根长矛,它可是经过千锤百炼打制出来的好矛呀,矛头特别锋利,不论您用如何坚固的盾来抵挡,也会被我的矛戳穿!此番大话一经出口,听的人个个目瞪口呆。

        过了一会儿,只见人群中站出来一条汉子,指着那位楚人问道:你刚才说,你的盾坚固无比,无论什么矛都不能戳穿;而你的矛又是锋利无双,无论什么盾都不可抵挡。那么请问:如果我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结果又将如何?楚人听了,无言以对,只好涨红着脸,赶紧收拾好他的矛和盾,灰溜溜地逃离了集市。

        楚人说话绝对化,前后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难免陷入尴尬境地。要知道,戳不破的盾与戳无不破的矛是不可能并存于世的。因此,我们无论做事说话,都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要做满说绝走极端。

        小学四年级成语故事3

        秦末,郦商在高阳起兵,归顺刘邦。他将自己的四千兵马交给刘邦统率,自己冲锋陷阵,立下不少功劳。刘邦做了皇帝以后,他当右丞相,深得朝廷器重,后来退休在家。

        刘邦死后,大权落在吕后手中。她封自己的侄儿吕广、吕禄为王,打算将刘家的天下变为吕家的。吕后病死后,吕家的人蠢蠢欲动,眼看一场政变就要发生,汉朝大臣们个个捏着一把汗。

        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紧急磋商,讨论对策,最后决定为了平息祸患,必须诛灭吕氏家族。但是,当时的兵权在吕禄的手中,他掌管北军,周勃虽然是名义上的将领,但是如果拿不到兵符就无法调遣部队。

        周勃和陈平想了半天,就想利用郦商的儿子郦寄与吕禄是好朋友的关系,除掉吕禄。周勃首先劫持住郦商,威胁郦寄引出吕禄,乘机夺取兵符。吕禄听从郦寄的劝告,出外狩猎散心,周勃夺了兵符,趁机控制北军,随后便把吕氏家族全部诛灭。

        郦商在诛吕事件发生后不久就去世了,郦寄由于立下大功,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后来史书评论郦寄,说他见到有利可图,就出卖了朋友,是个没有道义的人。

        小学四年级成语故事4

        从前有个人叫张三,喜欢自作聪明。他积攒了三百两银子,心里很高兴,但是他也很苦恼,怕这么多钱被别人偷走,不知道存放在哪里才安全。带在身上吧,很不方便,容易让小偷察觉;放在抽屉里吧,觉得不妥当,也容易被小偷偷去,反正放在哪里都不方便。他捧着银子,冥思苦想了半天,想来想去,最后终于想出了自认为的 方法 。张三趁黑夜,在自家房后,墙角下挖了一个坑,悄悄把银子埋在里面。埋好后,他还是不放心,害怕别人怀疑这里埋了银子。他又想了想,终于又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回屋,在一张白纸上写上"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大字。然后,出去贴在坑边的墙上。他感到这样是很安全的了,便回屋睡觉了。

        张三一整天心神不定的样子,早已经被邻居王二注意到了,晚上又听到屋外有挖坑的声音,感到十分奇怪。就在张三回屋睡觉时,王二去了屋后,借月光,看到墙角上贴着纸条,写着"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大字。王二一切都明白了。他轻手轻脚把银子挖出来后,再把坑填好。王二回到自己的家里,见到眼前的白花花的银子高兴极了,但又害怕了起来。他一想,如果明天张三发现银子丢了,怀疑是我怎么办?于是,他也灵机一动,自作聪明拿起笔,在纸上写到"隔壁王二不曾偷"七个大字,也贴在坑边的墙角上。〔注〕:后来人们根据这个 民间故事 ,把这句话"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不曾偷"当作一个成语,用来比喻自作聪明,想要隐瞒,掩饰所干的事情,结果反而更加暴露明显了。现在这句成语,被简化为"此地无银"了。

        小学四年级成语故事5

        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统一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杜预认为,必须趁目前吴国衰弱立即灭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己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命杜预为征南大将军。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分兵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战鼓齐鸣,战旗飘扬,战士威武雄壮。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国一员大将,率领军队乘胜追击。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现在士气高涨,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直冲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小学四年级成语故事相关 文章 :

        ★ 四年级成语故事大全

        ★ 小学四年级成语故事

        ★ 少儿成语故事百度

        ★ 人教版小学生成语大全

        ★ 小学四年级成语故事手抄报

        ★ 各类经典故事

        ★ 中国成语故事四年级

        ★ 历史成语故事在线阅读

        ★ 四年级必学的成语及解释

        ★ 二年级成语故事手抄报

       刻舟求剑

       成语故事: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赶紧去抓,已经来不及了。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

       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成语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好了,关于“四个字成语故事大全集四年级”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四个字成语故事大全集四年级”,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