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造句大全 成语造句大全
预言故事成语故事三年级
ysladmin 2024-06-18 人已围观
简介预言故事成语故事三年级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解答有关预言故事成语故事三年级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对大家有所帮助。现在,我们就开始探讨一下预言故事成语故事三年级的话题吧。1.简短寓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解答有关预言故事成语故事三年级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对大家有所帮助。现在,我们就开始探讨一下预言故事成语故事三年级的话题吧。
1.简短寓言成语故事
2.成语故事(神话、寓言、历史各五个故事)
3.寓言故事的成语合集大全
4.寓言故事的成语和道理
5.四字成语的寓言故事
简短寓言成语故事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简短寓言成语故事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一)买椟还珠
传说楚国有个珠宝商到郑国去卖珍珠,为了吸引顾客,他做一个很漂亮的用名贵木料做成的盒子,匣子还镶嵌着宝石和翡翠,看起来十分华贵。一个郑国的买主抱着珍珠匣子便以高价买下,打开匣子取出珍珠还给楚国商人。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二)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三)拔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四)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五)黔驴技穷
从前贵州一带没有毛驴,有一个好事者从北方运来一头毛驴放到山脚下吃草,山上的老虎发现了这个怪物,开始只有远远的望着,然后慢慢地靠近毛驴,被毛驴大叫吓了一跳,最后发现毛驴只能用蹄踢,再也没有别的本事就跳上去饱餐一顿。
黔:今贵州省一带;技:技能;穷:尽。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
(六)对牛弹琴
古代音乐家公明仪每次弹琴时,他的琴声引来很多鸟儿与蝴蝶。当看到水牛在吃草,就对水牛弹奏几曲,结果水牛无动于衷地走开,公明仪大叹:“对牛弹琴,一窍不通。”
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七)南辕北辙
战国时期,魏安王决定攻打赵国都城邯郸,大臣们都反对他,季梁给他讲一个故事:太行山的一个人驾车准备到楚国去,但他却坚持往北走,这样越走越远。争霸不是靠打仗,而是靠赢得民心,靠打仗就像南辕北辙一样。魏安王决定不打仗了。
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八)东施效颦
说春秋时候,越国有个名叫西施的姑娘,她非常美丽、漂亮,一举一动也很动人。他有心口疼的疾病,犯病时总是用手按住胸口,紧皱眉头。因为人们喜欢她,所以她这副病态,在人们眼里也妩媚可爱,楚楚动人。
西施的邻村有个丑姑娘叫东施,总是想方设法打扮自己。有一次在路上碰到西施,见西施手捂胸口,紧皱眉头,显得异常美丽。她想难怪人们说她漂亮,原来是做出这种样子。如果我也做这个姿势,肯定就变漂亮了。于是她模仿西施的病态。结果人们见了原来就丑的她,现在变成这种疯疯癫癫的样子,象见了鬼一样,赶紧把门关上。
(九)痴人说梦
从前一个外国和尚到一座中国庙里烧香,庙里的小和尚问他何姓及来自何国,外国和尚不懂他的话,跟着说何姓何国人。小和尚向住持报告外面来了何国一个姓何的和尚。众和尚纷纷出来看热闹,搞得大家啼笑皆非。
原指对痴人说梦话而痴人信以为真。比喻凭借荒唐的想象胡言乱语。
(十)患得患失
春秋时期,孔子经常与学生讨论为人的问题,他说:可鄙的庸俗低级的家伙不能与之同事,当他没得到权势或好处时,他生怕得不到就想方设法得到。而当他得到时,却又怕丢失掉。像这样的人都是利欲熏心,处处为个人打算,什么坏事都能干得出来。
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成语故事(神话、寓言、历史各五个故事)
Ⅰ 有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故事守株待兔的故事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妄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Ⅱ 跟寓言有关的成语故事
和寓言有关的成语故事有很多,以下列举10篇:
1、成语故事·揠苗助长
用来比喻不管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2、成语故事·叶公好龙
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成语出处: 汉·刘向《新序·杂事》记载: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器物上刻着龙,房屋上也画着龙。真龙知道了,来到叶公家里,把头探进窗子。叶公一见,吓得拔腿就跑。
3、成语故事·守株待兔
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出处 先秦·韩非《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触柱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张张地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墩子上,便倒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了。农民走过去一看:兔子死了。因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shé)了。农民高兴极了,他一点力气没花,就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捡到野兔,日子就好过了。从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气种地了。每天,他把锄头放在身边,就躺在树墩子跟前,等待着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到这树墩子上来。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啊。农民当然没有再捡到撞死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
4、成语故事·掩耳盗铃
捂住自己的耳朵,以为自己听不到,别人也就听不到了。比喻自欺欺人,自己骗自己。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
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译文: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钟太大,没法背。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
5、成语故事·狐假虎威
喻仰仗别人的威势或倚仗别人威势来欺压人
出处:《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6、成语故事·鹬蚌相争
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战国时策士,纵横家苏秦的弟弟)替燕国游说赵惠文王,讲了如下的寓言故事:“我来的时候经过易水,恰好看到蚌出来晒太阳。鹬趁机啄蚌的肉,蚌把两扇介壳一闭就夹住了鹬的喙。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蚌也针锋相对地说:‘今天不出,明天不出(夹住不放),就有死鹬。’两者谁也不肯罢休,这时过来一个渔父把两者一起拎走了。”燕赵相对抗,都搞得很疲劳,我恐怕强大的秦国正在扮演渔父的角色,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虑。惠文王赞同苏代的意见,停止对燕国用兵。
7、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大思想家韩非子曾讲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见人推销他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矛,没有穿不透的东西;一会又向人推销他的盾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盾,没有什么东西能戳穿它。人群中有人问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他只好落荒而逃。
8、成语故事·画蛇添足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楚国一位舍人得到了主人送的一壶酒,觉得几个人一起喝嫌少,一个人独喝又嫌多,于是让几个人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就喝酒。有个人蛇先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喝,看看其他人还没画好,又左手拿壶,右手给蛇画脚,还没等他画好脚,另一人的蛇画好了,夺过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添上脚呢?”说完把酒喝了。那个画蛇脚的人,终于没有喝上酒。
9、成语故事·量体裁衣
成语故事南朝齐国官员张融深受齐太祖萧道成的器重和宠爱,说他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一次派人给张融送一件旧衣服,说是自己以前穿的,现叫裁缝根据他的身材改做好了,一定会合身的。张融收到后非常感激齐太祖的知遇之恩。
10、成语故事·庖丁解牛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道家代表庄周讲一个故事:有个厨师替梁惠王宰牛,他的宰牛技术十分娴熟,刀子在牛骨缝里灵活地移动,没有一点障碍,而且很有节奏。梁惠王看呆了,一个劲夸他技术高超。厨师说他解牛已经19年了,对牛的结构完全了解。
Ⅲ 关于寓言故事中的成语故事
愚公来移山:只要有毅力就可以自成功。
精卫填海:说明了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永不言弃;面对厄运要知难而进,要对自己抱有信心,做到问心无愧。(比喻按既定的目标坚毅不拔地奋斗到底)
夸父追日: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
守株待兔:①不劳而获,天上调馅饼的事情的不可能发生的。②把偶然事件当成必然性事件是十分愚蠢的。③比喻不想努力,而希望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
Ⅳ 伊索寓言故事中的名字(要成语的)!!!!
1、狐假虎威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它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猾的狐狸突然说话了:‘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帝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帝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
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
虽然如此,它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它,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它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头鼠窜。’
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它们没走多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四散狂奔。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但它并不知道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凭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因此,北方人民 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 大王的兵权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藉着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
2、望梅止渴
曹操第三次越巢湖伐吴,七月天气炎热,行军途经安徽省含山县梅山村,士兵口渴难熬,曹操站在山道上指着前面遥远的地方说:“前有大梅林”,士兵争先恐后地前进。
其实此山过去十几里是濡须河中游,很快有了充足的水源,士兵们虽然被骗依然很高兴,这就是大家耳熟能祥的“望梅止渴”成语来源。
关于曹操望梅止渴历史上对其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这是一种智慧,也有人说这是曹操奸诈之处。许多文人因探寻“望梅止渴”的历史来到含山县梅山村,留下了不同看法的诗篇。
3、守株待兔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此故事用于批判那些不知变通,死守教条的思想方法。守株待兔能用于褒义,只要掌握了规律,在兔子必经之道上栽几棵树等兔子撞,也是可以的。比如某地是日军必经之地,我们只要在此做好准备,守株待兔即可。
4、负荆请罪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与渑池会盟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
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5、大禹治水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与渑池会盟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寓言故事的成语合集大全
神话故事:天衣无缝、夸父逐日寓言故事:掩耳盗铃、画蛇添足
历史故事:完璧归赵、望梅止渴
含有夸张:气吞山河、口若悬河
1、天衣无缝tiān yī wú fèng
解释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
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出处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
成语故事古时候有个叫郭翰的先生,他能诗善画,性格诙谐,喜欢开玩笑。
盛夏的一个夜晚,他在树下乘凉,但见长天如碧,白云舒卷,明月高挂,清风徐来,满院飘香。
这时,一位长得异常美丽的仙女含笑站在郭翰面前。
郭翰很有礼貌地问:“**,您是谁?从哪来?”
仙女说:“我是织女,从天上来。”
郭翰问:“你从天上来,能谈谈天上的事情吗?”
仙女问:“你想知道什么?”
郭翰说:“我什么都想知道。”
仙女说:“这可难了,你让我从哪说起呀?”
郭翰说:“人们都说仙人聪明,你就随便说说吧。”
仙女说:“天上四季如春,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绿树常青,花开不谢。
枝头百鸟合鸣,水中游鱼可见。
没有疾病,没有战争,没有赋税,总之,人间的一切苦难天上都没有。”
郭翰说:“天上那么好,你为什么还跑到人间来呢?”
仙女说:“亏你还是个读书人。
你们的前辈庄周老先生不是说过‘在栽满兰花的屋子里呆久了,也闻不到香味’的话么。
在天上呆久了,难免有些寂寞,偶尔到人间玩玩。”
郭翰又问:“听说有一种药,人吃了可以长生不老,你知道哪有吗?”
仙女说:“这种药人间没有,天上到处都是。”
郭翰说:“既然天上多得很,你该带点下来,让人们尝尝有多好呀。”
仙女说:“带是带不下来。
天上的东西,带到人间就失去了灵气。
不然早让秦始皇、汉武帝吃了。”
郭翰说:“你口口声声说来自天上,用什么证明你不是说谎话哄人呢?”
仙女让郭翰看她的衣服。
郭翰仔细看,很诧异仙女的衣服是没有缝的。
仙女说:“天衣无缝,你连这个都不懂,还称什么才子,我看你是十足的大傻瓜。”
郭翰听完哈哈大笑,再一瞧,仙女不见了。
2、夸父逐日kuā fù zhú rì
解释夸父:古传说中的人名。
夸父拚命追赶太阳。
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出处《列子·汤问》:“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
渴欲 得饮,赴饮河渭。
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成语故事这是我国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讲的是夸父奋力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
夸父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巨人,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后代,住在北方荒野的成都载天山上。
他双耳挂两条黄蛇、手拿两条黄蛇,去追赶太阳。
当他到达太阳将要落入的禺谷之际,觉得口干舌燥,便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干后,口渴仍没有止住。
他想去喝北方大泽的水,还没有走到,就渴死了。
夸父临死,抛掉手里的杖,这杖顿时变成了一片鲜果累累的桃林,为后来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3、掩耳盗铃yǎn ěr dào líng
解释掩:遮蔽,遮盖;盗:偷。
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成语故事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
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
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
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
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
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
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4、画蛇添足huà shé tiān zú
解释画蛇时给蛇添上脚。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出处《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
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
成语故事古代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
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则有余。
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
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
那人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个给蛇添脚的人终于失掉了到嘴的那壶酒。
5、完璧归赵wán bì guī zhào
解释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成语故事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
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
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
蔺相如诓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拿回了宝玉。
他在庭柱旁站定,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
赵王斋戒5天,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以示对秦国威严的尊重和敬意。
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
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
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
秦昭王只好应允。
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
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6、望梅止渴wàng méi zhǐ kě
解释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
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成语故事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
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郭翰很有礼貌地问: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
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
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7、气吞山河qì tūn shān hé
解释气势可以吞没山河。
形容气魄很大。
出处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背楚投汉,气吞山河。
知音未遇,弹琴空歌。”
8、口若悬河kǒu ruò xuán hé
解释若:好象;悬河:激流倾泻。
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
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成语故事晋朝时,有一位大学问家,名叫郭象,字子玄。
他在年纪很轻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
尤其他对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一些现象,都能留心观察,然后再冷静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
因此,他的知识十分渊博,对于事情也常常能有独到的见解。
后来,他又潜心研究老子和庄子的学说,并且对他们的学说有了深刻的理解。
当时,有不少人慕名而来,请他出去做官,他都一概谢绝,每天只是埋头研究学问,或者和志同道合的人谈论哲理。
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永恒的快乐,活得充实自在。
但是,又过了些年,朝廷一再派人来请他,他实在推辞不掉,只得答应了,到朝廷中做了黄门侍郎的官。
到了京城,由于他的知识很丰富,所以无论对什么事情他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而且又非常喜欢发表自已的见解,因此每当人们听他谈论时,都觉得津津有味。
当时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赏郭象的口才,他常常在别人面前赞扬郭象说:“听郭象说话,就好像一条倒悬起来的河流,滔滔不绝地往下灌注,永远没有枯竭的时候。”
郭象的辩才,由此可知。
而后人就以“口若悬河”来形容人善于说话,且说起话来就像倒悬的河水,滔滔不绝,永远没有停止的时侯。
寓言故事的成语和道理
中国民间寓言极为丰富,反映了劳动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无穷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关于 寓言 故事 的 成语 ,方便大家学习。寓言故事的成语1
贾人重财
济阴的一个商人在过河时翻了船,他只好抓住水中漂浮的一堆枯枝乱草拼命挣扎。一个打鱼的人听到呼救的喊声,立即把船划过去救他。
商人看到了缓缓驶来的小船,顿时产生了获救的希望。然而汹涌的河水无情地告诉他,随时都有被淹没的危险。为了抓紧时间死里逃生,商人对着渔夫大声喊道:“我是济阴的名门富豪,只要你能救我,我就送给你100金!”
渔夫使出浑身的力气,抢在商人沉没之前把他救到岸上。可是商人上岸后只给了渔夫10金。渔夫对商人说:“你不是答应给我100金的吗?现在你得救了就只给10金,这样做对不对呢?”商人一听变了脸色。他恶狠狠地说道:“像你这样的一个渔夫,往常一天能挣几个钱?刚才一眨眼工夫你就得到了10金,难道还不满意吗?”渔夫不好跟他争辩,低着头、闷闷不乐地走了。
过了些日子,那个商人从吕梁坐船而下。他的船在半路上又触礁翻沉了。从前的那个渔夫碰巧正在附近。有人对渔夫说:“你为什么不把岸边的小船划过去救他呢?”渔夫答道:“他就是那个答应给我酬金,过后却翻脸不认人的吝啬鬼!”说完,渔夫一动不动地站在岸上袖手旁观。不一会儿,那个商人就被河水吞没了。
在这个故事中,商人爱财如命、言行不一和渔夫见死不救的作为,反映出他们缺乏诚信和人道主义精神,都是不可取的。
寓言故事的成语2
邻人献玉
魏国的一个农夫有一次在犁田时突然听到一声震响。他喝住耕牛,刨开土层一看,原来是犁铧撞上了一块直径一尺、光泽碧透的异石。农夫不知是玉,所以跑到附近田里请邻人过来观看。那邻人一看是块罕见的玉石,于是起了歹心。他编了一套谎话对农夫说:“这是个不祥之物,留着它迟早会生祸患。你不如把它扔掉。”农夫一时还拿不定主意。他心想:“这么漂亮的一块石头,假如不是怪石,扔掉了多么可惜。”农夫犹豫了一会儿,最后还是决定把它拿回家去,先摆在屋外的走廊上观察一下,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那天夜里,宝玉忽然光芒四射,把整个屋子照得像白昼一样。农夫全家人被这种神奇的景象惊呆了。农夫又跑去找那邻人。邻人趁机吓唬他说:“这就是石头里的妖魔在作怪。你只有马上把这块怪石扔掉才能消灾除祸!”听了这话以后,农夫急忙把玉石扔到了野地里。时隔不久,那邻人跑到野外把玉石搬回了自己的家。
第二天,那邻人拿这块玉石去献给魏王。魏王把玉工召来品评其价值。那玉工一见这块玉石,不觉大吃一惊。他急忙朝魏王跪下,连连叩头,然后起身对魏王说:“恭喜圣上洪福,您得到了一块稀世珍宝。我虽然当了这么多年的玉工,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大、这样好的玉石。”魏王问:“这块玉石值多少钱?”玉工说:“这是一件无价之宝,难以用金钱计算它的价值。世上的繁华都市里有各种各样的玉石,但没有哪一块能与它媲美。”魏王听了这话以后大喜,当即赏给献玉者一千斤黄金,同时还赐予他终生享用大夫俸禄的待遇。
狡诈的人因骗取的玉石而受赏食禄,而善良的穷苦人却还蒙在鼓里一点也不知道。
寓言故事的成语3
涸辙之鱼
庄子家已经贫穷到揭不开锅的地步了,无奈之下,只好硬着头皮到监理河道的官吏家去借粮。
监河侯见庄子登门求助,爽快地答应借粮。他说:“可以,待我收到租税后,马上借你300两银子。”
庄子听罢转喜为怒,脸都气得变了色。他忿然地对监河侯说:“我昨天赶路到府上来时,半路突听呼救声。环顾四周不见人影,再观察周围,原来是在干涸的车辙里躺着一条鲫鱼。”
庄子叹了口气接着说:“它见到我,像遇见救星般向我求救。据称,这条鲫鱼原住东海,不幸沦落车辙里,无力自拔,眼看快要干死了。请求路人给点水,救救性命。”
监河侯听了庄周的话后,问他是否给了水救助鲫鱼。
庄子白了监河侯一眼,冷冷地说:“我说可以,等我到南方,劝说吴王和越王,请他们把西江的水引到你这儿来,把你接回东海老家去罢!”
监河侯听傻了眼,对庄子的救助 方法 感到十分荒.唐:“那怎么行呢?”
“是哇,鲫鱼听了我的主意,当即气得睁大了眼,说眼下断了水,没有安身之处,只需几桶水就能解困,你说的所谓引水全是空话大话,不等把水引来,我早就成了鱼市上的干鱼啦!”
远水解不了近渴,这是人们的常识。这篇寓言揭露了监河侯假大方,真吝啬的伪善面目。讽刺了说大话,讲空话,不解决实际问题之人的惯用伎俩。老实人的态度是少说空话,多办实事。
寓言故事的成语4
涸泽之蛇
那年夏季,久旱不雨。严重的缺水使庄稼地裂开一道道又宽又深的口子,不少的池沼也干涸了。原来栖息在水沼中的一些虫、鱼、蟹、蛙,能够搬迁的都搬走了。最后还剩下两条花蛇。它们眼看着池沼边的杂草全部枯槁,也准备另找一处安身之地。
临行之前,那小蛇对大蛇说:“你身强力壮走得快。如果你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这样目标太大。人们一看到蛇在行动,肯定会来捕杀。你走在我的前面,必然先遭祸殃。因此,我们应该换一种方式。你最好背着我走。因为人们从来没有见过哪一类蛇是这种模样,也从来没有看到哪一条蛇像这样行走,所以一定会起疑心。如果他们把我当成一位神君,对我们敬而远之,我们不是可以蒙混过关,安全抵达目的地了吗?”
大蛇觉得小蛇的话有道理,于是背起小蛇穿过大路,扬长而去。见到这两条蛇上下重叠着蜿蜒游走的人都很恐惧,谁也不敢靠近它们。这些人回去以后,一个个绘影绘声地向旁人描述自己所见到的情景,并煞有介事地说:“刚才我看见蛇神了。”
这则寓言启迪人们,要善于识别变化多端的诡计,我们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而要透过现象去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本质。
寓言故事的成语5
亡国怨祝
晋国的中行寅面临大敌,家族就要被人灭亡了。他急忙找来给自己负责祭祀的太祝,准备问罪处罚他。
他怒气冲冲地询问太祝:“你为我祭祀,肯定祭品不肥厚,斋戒时也不诚心。结果现在触怒了天上的神灵,导致我亡国,你为什么要这样呢?”
太祝简回答道:“原来的君主行密子,只有十乘车。可他并不觉得太少,只是担心自己的德行不够,生怕有一点儿过错。现在您已经有了战车百乘,您却不仅不担心自己的没有道义德行,只是嫌战车太少。您就知道多造战车战船,这样势必增加了对百姓的赋税。赋税劳役一多,百姓自然不满意,对您诅咒责骂。而您以为真的光靠向上天祈祷,就可以为家族带来福运吗?民心不服,上下都背离您,咒骂您,您也会灭亡。您只指望我为您的祈祷祝福,然而全国都咒骂您,我一个人的颂扬祝福能比得过全国人的诅咒责骂吗?您的家族面临灭亡难道不是十分自然的事情吗?我又有什么罪过呢?”
中行寅听了太祝简的话感到万分羞愧。
中行寅行将灭亡不去寻找自己的原因,反而责备太祝。他哪里知道,其实他灭亡恰恰是因为自己的贪奢引起民心不满。
寓言故事的成语合集大全相关 文章 :
★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汇总大全
★ 寓言故事的成语汇总5篇
★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精选汇总
★ 10个寓言故事成语
★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2020精选
★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2020汇集
★ 寓言故事大全最新合集5篇
★ 源于寓言故事的经典成语有哪些
★ 成语故事大全精选合集
★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2020最新
四字成语的寓言故事
1.成语“守株待兔”,守着木桩,等待兔子撞上来.道理:妄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是不可能成功的.
2.成语“亡羊补牢”,因为羊圈的空缺被狼叼走了再去修补羊圈 .道理: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
3.成语“量体裁衣”,按照身材裁剪衣服.道理:任何事情要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4.成语“螳螂捕蝉”,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道理:人不能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5.成语“塞翁失马”,塞:边界险要之处;翁:老头.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道理: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
6.成语“黔驴技穷”,黔:今贵州省一带;技:技能;穷:尽.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道理:我们要多学知识,不能到关键的时候就没有本领了.
7.成语:“抛砖引玉”解释:抛出砖去,引回玉来.道理:有事为了获得更好的意见或作品,我们可以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8.成语:“画蛇添足”解释:画蛇时给蛇添上脚.道理: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9.成语:“庖丁解牛”解释:庖丁:肢解分割.厨工肢解分牛.道理:任何事情都要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10.成语:“拔苗助长”解释:把禾苗拔起一点,来帮助他成长.道理:违反自然规律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不加思考,反而把事情弄糟.
11.成语:“井底之蛙”解释: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思路狭窄的人.道理:我们要多学习,多实践,不要像井底之蛙一样目光短浅,没什么见识.
12.成语:“东施效颦”解释:效:效仿;颦:皱眉头.东施:越国的丑女.东施模仿西施皱眉,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道理:不要盲目的去仿照,只会弄的适得其反 .讽刺了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机械模仿别人,结果适得其反.还讽刺了没有自知之明,盲目效仿别人,结果必然适得其反.
13.成语:“孟母三迁”解释: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道理: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14.成语:“捕风捉影”解释: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道理: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是不可取的.
15.成语:“愚公移山”解释: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坚持不懈,不怕困难.道理:只要有毅力,有恒心,没有不能完成的事情.
16.成语:“曲突徙薪”解释: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道理: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17.成语:“买椟还珠”解释: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道理:做事情不能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18.成语:“叶公好龙”解释:叶公口头上说爱好龙,实际上并不真爱好.道理:做人应该表里一致,名副其实,不能口是心非.
19.成语:“刻舟求剑”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道理:分析事物应该考虑到事物的发转变化,应该懂得变通.
20.成语:“掩耳盗铃”解释: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道理: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只会自欺欺人.
四字成语的寓言故事有:狐假虎威、叶公好龙、画蛇添足、守株待兔、掩耳盗铃、刻舟求剑、滥竽充数、亡羊补牢、井底之蛙、自相矛盾、买椟还珠、拔苗助长。
一、画蛇添足
释义: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出处: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译文:蛇本来没有脚的,你为什么要给它画上脚呢?
二、拔苗助长
释义:把苗拔起来,帮助其成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最后事与愿违。
出处:先秦·孟子《孟子·公孙丑上》:“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用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三、自相矛盾
释义: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出处:先秦·韩非子《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译文: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
四、亡羊补牢
释义: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出处:汉·刘向《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译文:见到兔子回头叫狗去追,这不算晚;羊被偷走赶紧加固羊圈,也还不迟。
五、买椟还珠
释义: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出处:先秦·韩非子《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译文:楚国有个珠宝商人,到郑国去卖珠宝。(他)用木兰香木(为珠宝)制作了(一只)盒子,用桂和椒所调制的香料来薰盒子,用美玉来点缀(它),用翠鸟的羽毛来连缀。有个郑国人买了盒子,却把盒里的珠子还给了楚国人。
好了,关于“预言故事成语故事三年级”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预言故事成语故事三年级”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点击排行
随机内容
-
冷门的成语大全有哪些_冷门的成语大全有哪些成语
-
米小圈上学记漫画成语故事_米小圈上学记漫画成语动画片
-
神话故事和寓言故事的成语各五个_神话故事和寓言故事的成语各五个是什么
-
四字寓意好的成语女艺名大全_四字寓意好的成语女艺名大全集
-
一百个成语接龙简单的四字_一百个成语接龙简单的四字一开头是什么
-
高考成语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精讲_高考成语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精讲版
-
高考成语填空题及答案解析_高考成语填空题及答案解析大全
-
成语分类归纳 寓言成语 神话传说_成语分类归纳 寓言成语 神话传说的特点
-
成语分类归纳 寓言成语 神话传说_成语分类归纳 寓言成语 神话传说的特点
-
一百个成语接龙简单的四字_一百个成语接龙简单的四字一开头是什么